作者:莫尔斯 (我今天给文章改个名字,这个还是恋爱宝典系列,但是感觉没人看,已经哭晕在厕所了。)
有种人,恋情来的快去的也快,总是轻易的爱上一个人,又轻易的厌倦。
似乎总是在寻找一个温柔乡,而又不知停泊何处。
只要人家对你好一丁点,你就愿意飞蛾扑火般去追逐那份甜头,如果追不到,就会一直追逐,直到头破血流,如果追到手,常会发现不够爱,或者他或者你。
于是,常在寻寻觅觅,而又不得善待的感觉里,自怜自哀,自卑自悔。
不爱自己的人,更容易爱别人,这是特别正常的。
有些人心里有自己存在,所以,表达爱的时候,还是会注意到自己的感受,然而,你不爱自己的时候,心里那个位置有个空缺,就想用爱人去填补。
而此时,你所表达出来的爱意,有时候,是很有侵略性质的,别人感受不到你的爱,而感受到你霸占或者控制。
也许你会觉得委屈,自己付出那么多,对他那么好,怎么可能是这种感受呢?
生命就是这样的,你想象一下,父母对你的好,如果特别好特别好,好的啥也不让你做,你什么感觉?在家里觉得无力吧。
如果情感不予交换,能量就不能守恒,这不怪父母,是怪社会美化过度,得不到的总是在美化。父母也是和我们一样是凡人,有时候,我们爱一个人,也就是在体验这种情感的变迁。
爱是一种互换行为,如果不能互换,它所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
无条件的爱,有没有,有!你自己对自己,这还得是修炼到最高境界才能达到的,所以不要期盼无条件,而是查看条件是啥,比较靠谱。
比如说,你爱他,你觉得只要他幸福就好,那他后来爱上别人了,你放手祝福了吗?无条件,错,你的条件是:体验自己大度大方,无私奉献。会不会有某个瞬间,你都被自己感动了?
所以,那些电视里,放的家长里短,老公爱上别人,妻子大度放手,并且分文不要,要么是老公太差了,她急着想抛弃,要么是:她在体验圣母心是怎么炼成的,圣母心是个什么鬼?一种隐秘的受害者情节。
爱情,是很有疗愈作用的,愿我们遇到爱的时候,都在好好爱自己之后,那样,人生资源的交换会让你体会到生命的美好,爱情的美妙。
爱上一个人,很容易不顾一切,甚至有些痴迷,这都是源于,你对自己的不了解,所以,很容易在碰到一个人之后,特别是这个人身上有你所没有的气质,谈吐,反正,就是吸引你的那些品质,让你为之倾倒,迷之诱惑。
有时候,爱一个人,是老天爷给你爱上自己的桥梁。
容易爱,归根到底,是童年的缺失,小时候得到的爱越少,长大后,胡乱爱上别人的几率就越高,小时候,父母理智或者冷漠,得到爱越是有条件,长大后,对冷漠的人,越发有好感。不过,这并不代表无药可救,也不代表你可以就此放任自己。
关键之关键,要正确的看到,而不是被父母洗脑,被周围洗脑,是通过自己的眼睛正确的看到小时候感知到的情感。——关键词:小时候的自己看到的,而不是成年后,美化版,升级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很多人,长大后,想起小时候的场景,脑子里会成人化的出现一个词:这都是为你好,其实,如果你正确的看到是这样的:小时候的自己是懵懂无知的,犯的错误也是因为具体的原因的,比如说偷钱,或许仅仅是因为嘴馋,没零钱买零食。比如说,作业不好好做,或许仅仅是因为,贪玩或者当时真的没有学明白。
去看,正确的看到这些,一直到把过去的自己救赎起来,你可以看到,当时父母揍你是因为:他们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觉得你不听话,控制不了你……让成年的自己,理性的带着爱去看昔日的自己,去救赎自己,唯有你自己,才能把这些缺失填满。
这里,我要说就是:亲爱的,某一个阶段,怨恨父母,也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把自己拯救出来,如果,你自己不被救赎,那再孝顺,再感恩,都会让你觉得自己是无能的,甚至觉得父母是压榨的。
我常遇到一些孝顺的孩子,一和他们讨论父母的缺失问题,就会被立即打断,转移话题或者避而不谈。
如果你不够勇敢,你得到的将会很局限,给予的也会很局限。
父母不是圣人,他们也会犯错,当你正确的看到,你会明白,那份爱在他们所得到的基础上,已经是他们所能给予的最大限度了。
生命是仁慈的,它向来给大家很多答案,甚至这些混乱的爱也是一种无明的礼物,只要你愿意拆开。所以才说,爱一个人是重生也是毁灭。
——我依然是寂寞如雪的分割线——
今天木有时间画画了,正在学习画得一致的技能。
主要是支持太少,我以为是被我的画作黑走了。
每天坚持一千字,自娱自乐吧!
莫尔斯——
爱歌也爱舞,爱酒也爱书。
曾经是个弄潮的写手,爱热闹的淘气,
如今煮酒桑麻,悠然山下,
琴棋书画样样不会,也不碍我修身养性听曲作文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