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如今是我的第二故乡。
第一次初遇,在一个雨夜。老屋窗影里透出的细碎微光中依稀可辨千年古路的斑斑驳驳,石桥,水车,孑然而立,任风风雨雨穿越千年,沧桑无惧,静谧如初。
第二日清晨,伴着响亮的鸡鸣声而起,晨光熹微,古村也睁开眼睛,它并没有责怪我这个不速之客,而是敞开胸怀以深情吻我。
雨后的天空很高远。洁净而澄碧,空灵如寂,就像划过小鸟的脆啼。向远处眺望,三三两两的细线把远山切割成几个不规则多边形。山上云雾缭绕,仿佛仙人的居所,雨气还没有散去,更是朦朦胧胧,胜却蓬莱仙阁。山顶也曾积雪,而山下却绿草如茵,似有“山中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感。
一边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一边却是隐秘的古村,它是城市的后花园,它也是五柳先生的桃花源罢。
信步走在雨中的小巷,我撑着一把伞,滴滴答答,雨水顺着伞沿滴落石缝又悄然没去。脚下,这写满了沧桑的石街上铺就的可是元朝的青石,亦或是大明的方砖?
遥想当年,古老的家族择地而居,村庄由此建立,繁衍生息,千年过去历史如烟,唯有这古老的民居建筑和这一条条街巷却保留着它匆匆走过的足迹,以及那些在发黄的族谱里无法新鲜保存的关于家族的故事……
这条纵横交错的街巷原为官道,中间用长条青石板铺就,中线突兀,两旁用岩石板横排铺砌,由近而远蜿蜒而去,宛如龙脊。
道路渐渐开阔,就在民居错落间,千年古寺与古村以相同的姿势存在着,默默凝望着世代更迭。
走在古朴的老街上,恍然间竟有种犹如梦幻般的穿越感觉,这或许就是这些古建筑百余年来的精华所在,让人不自觉地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体味到曾经属于他们的那份荣耀和繁盛一时。
街道两旁都是老屋,大部分是元、明、清时期建的祠堂,一一看去,有庄氏宗祠、杨氏宗祠…… 几年前的一场大火,曾焚食了数十座民居,火场的残垣断瓦依稀可见。
然而这里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砾,都坚守着古村最后的记忆,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去岁月里的兴亡成败和风雨沧桑。
穿过古街,来到一座古桥,远看像是一座浮桥,其实它是一座古老的三墩四孔的石桥,桥长约百米,最有特色的是桥墩,外形像船,用整块巨石打磨而成,桥梁平架,用石板铺砌的桥面图案,也形似蜈蚣。
走在桥上,一袭远古的清风拂过,新嫁娘的花轿伴着欢乐的鞭炮和唢呐声,在两位戴着青箬笠的老人家肩头颤动,清清的河水似乎也在唱着古老的颂歌,为新人祈福。
古今交错,恍若隔世,然而看到拜堂礼成的那一刻,才真的相信这就是当下!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置身于这座有着千岁高龄的古村,往昔的繁华已落尽,如今这里的民居建筑已经成为散落在村落间的活化石。
家家户户比邻而居,有宽敞的大厅和天井,四座二层小楼屋面搭接,紧紧包围着中间的小院落,宽绰疏朗,面面有房,廊栏曲折,有露有藏,我不禁忍不住念起“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眼来——
光阴流逝,岁月穿梭,当年这里可有一位姑娘倚窗而立,望向街市的繁华?檐下滴雨仍在无声诉说着它们悠久历史,凹凸的墙面见证了岁月的痕迹,那时,可有“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的诗吟?
时世更替,照耀这青山与旧舍的已不再是旧时的阳光。然而,古村依旧保持着和谐宁静、民风淳朴的习俗,依然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邻里来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朴的村庄回荡着家人之间、邻里间的谈笑声,也充满着鸡鸣狗吠、花香鸟语的祥和自然之乐!
我不禁心生了在这里隐居的向往——每个人心中大抵都有这样一个隐居梦吧!在群山掩映着的古村落,在山水之间,寻一处人家,守望相助,晨夕轮替,炊烟袅袅,时光在每一次朝升暮落中汇成瑰丽的山水画……
一片山林,一间别院 ,一念过往,一夕暖阳,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源之梦啊。
《记》犹在,梦不同: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梦醒。
老屋里走出一头发花白的老人,她成了我的亲人。此后云山万里,我将归根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