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写作在文字功能上分5类:科普类“是什么”,应用类“怎么办”,盘点类“有什么”,评论类“怎么看”,文学类“讲故事”。我最感兴趣的是评论类,但最擅长的领域应该是文学类即“讲故事”。我本人特别喜欢电影和阅读,但自认为理解能力差些,属于反应滞后类人群,所以在看一部电影或读一本书之前喜欢看相关推介片,通过推介大致了解这部电影或这本书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是否适合我的胃口,便于我进一步选择,我称这时候的观点为“事前预告”。在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惊险刺激的片段,胆子太小的时候便想提前了解这段内容的结果,这时我会选择看一些叙述结果的评论,不担心剧透,更关心我的小心脏,我称这时候的观点为“保护心脏”。看完后,一些好作品会让你陷入其中久久不能平息,尤其是中间某些看似不经意却充满关联的小细节,会使我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这时看影评或书评就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找到让自己的疑虑的小细节,甚至还能在作者的某些观点下诱发我二刷关注细节的冲动,我称这时候的观点为“查漏补缺”。我本人也尝试过写这类型的文章,影评如写作D36天的《原来你就这样的《爱、死亡、机器人》--14《齐马蓝》》,写作D38天的《《吸血鬼日记》凯瑟琳女王,有你想象中女人全部的模样》。两篇文章既有影片情节的陈述,也有我的个人观点,尤其是凯瑟琳女王那一篇,更是在知乎上找到众多同类爱好者,让我很是惊喜。游记不晓得算不算该类,因为也算是对一处地方或一个景点的评价,我也将它暂估为此类,如写作D43天的《上海小众游:金山区冷门线路》,为生活在钢铁森林的我们推介了一处,在周末短时间内可以游玩的不拥挤的旅行线路;写作D55天的《内蒙古西北河套粮仓-黄河水利枢纽一日游》,记录了我前几天休假回老家,同父母一起去近郊游玩的线路,很值得当地小伙伴参考;写作D61天的《十一小长假避开人从众:江苏冷门小众游》,则回顾了去年十一小长假,公婆我们一家四口人到江苏度假的路线,值得关注的是这条线路安排满档但不紧急,观赏有趣但不拥挤,想要带父母小孩出行却又担心拥挤和紧张的朋友,不妨拿来参考一下。对于这类型写作,我始终是喜欢的,自认为观点不足深奥到吸引众多读者,最多也就自娱自乐;更何况,现在市面上旅游平台,都是以攻略为主要形式,固定模板固定标题似乎才能得到优质或精选推介,游记类型的文章自然曝光量不足以吸引太多读者。书评我确实是没有涉足写过,这也许会是我下一次尝试的题材。无论是影评还是游记这类型写作,最初的起点还是我想把经历表达给他人,所以我认为我擅长的领域应该是文学类即“讲故事”。在写作课这段时间里,发现每到涉及想象创作的课程,即创作半虚构类或全虚构类故事时,我都耗时特别长,会仔细的斟酌每个细节来回修改,完成时也是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这大概源于年少时过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即使现在年入三十,依然生活在幻想中的原因。这里怎么听起来像是对自我的怨言。但是作为一个创作者,尤其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想象力正是最需要的东西,而这份想象往往源于现实的经历,离奇的事情经历多了更天马行空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说到喜欢的公众号还真没有,因为比起阅读公众号我更喜欢把时间放到看纸板书籍上,即使偶尔读也不是固定的某个,所以这个话题自然而然就不需要拓展了。参加写作课程群里,也会看到很多同学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其实我也有过开公众号的念头,但是最终还是打消了,也许是害怕真情流露后赤裸裸的曝光,于是选择将文章发表在简书、知乎、豆瓣、携程等某些网站,毕竟写作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寻找同类让更多的人看到是其次,表达自己释放情感才是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