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都很难想明白哪个年龄段的自己,能代表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二十岁,有激情有热血,随性而无畏,但其中的冲动和愣,却被三十岁和四十岁的自己嫌弃,又被五十岁的自己回头羡慕。
三十岁,懂了一些人情世故,学会圆滑但锋芒仍在,知了进退但还有坚持,可和自己和生活较劲的那种不上不下,却很被二十岁的自己鄙视,又被四十五十岁的自己唏嘘着一言难尽,无从评价。
四十岁,心气渐无,有心无力,众多遗憾和抱怨开始弥漫,人开始计较,气开始不顺,生活开始无奈而别扭,自己都对自己厌烦起来。这样的自己,成了任何年龄段都不愿意成为的人。
到了五十,诸事基本落定,梦想和远方被深深地藏起,想要心安,想要平心静气,想要对生活泰然自若,可是,总差那么一点点,就从想要的云淡风轻,变成了对生活的怨恨和愤怒。这个自己,是任何年龄段都不会想象到的结果。

一生成长,一生努力,一生改变,可每个阶段,都成了互相遗憾,互相责怪,互相鄙视,互相仇恨的陌生人。
从爱得无所畏惧,到不敢爱,不会爱,说不得爱。
从一见如故的肝胆相照,到质疑,到疏离,到失散。
从永不服输的丈夫气,到退缩,到油腻,到彻底的俗气。
从率性担当有一说一,到口是心非,到隐忍憋屈,到自己看不起自己。
从梦想到现实,从火到灰烬,从自己到不是自己。
一生行走,最终走成了自己的沮丧和怀疑,到底哪一个自己才是人世间自己最爱的面目?
都是啊。
只不过我们有时候听心,有时候不敢听心。而听心最多,恰恰在懵懂少年时。不思过往,不惧将来,纯粹而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