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论信用和榜样的作用
太上:高高在上。此处指道德高尚的统治者。
原文: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李读经:道德高尚的统治者,民众崇拜他。道德次之的统治者,民众拥护他。道德不足的统治者,民众害怕他。道德低下的统治者,民众轻慢他.侮辱他。
从“人民的反应”可以看出,统治者是否有德,是否在依照道德法则规律行事。
信用不足的人,别人也不会信任他。能够轻松的治理天下,在于合乎道德规律的言行以及自身道德榜样的作用。
因此,在国泰民安的情况下,民众重道德.遵纪守法,都会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事。
题外话:为人为官信用是基础,如果基础消失就会造成道德崩坏.人设崩塌;名声官声尽毁,社会正气风气就会被带坏。
隐恶扬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能净化社会风气,令人心淳朴,使人按道德规律行事。现在的社会大量吸收西方糟粕,形成了专门揭丑的习惯,使人混淆了视听,导致了现在的信仰乱象.道德缺失,其危害是动摇根基的;要防备这类人,其特点是“用心险恶,离经叛道,鬼辩无双,美化丑恶”,这类人是背道而驰的人。
为什么防备这类人?人性习惯是“有样学样”,“善多学善.丑多学丑”而不觉,属于潜移默化之力。知此不觉,危矣!
李道说:道德是分层次的,有厚薄,有大小。一般人虽然认识不到,但是统治者道德的大小,却实实在在的反映在,人民对他的态度上。拿大比小,人人都是如此。德行厚足的人自然能感天动地,德行浅薄的人一定会随波逐流。道德不是人为的枷锁,而是宇宙本源法则体“大道”的行为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