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3)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3)

作者: 李道69 | 来源:发表于2022-11-09 07:29 被阅读0次

第三章论欲望得失和修行原则

无知无欲:此处指厚重淳朴。

智者:此处指投机取巧的人。

道行:修道者修为高低的称谓。

人的灵性:相当于人的第六感“直觉”的本源。

语境:指语言描述的氛围,比如“同一字词”在不同语境下字义不同……

    原文: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李读经:太推崇贤才,会使人选择面变窄,容易引发争斗;哄抬物价,会使有些人买不起东西,容易出现盗偷现象;不刺激民众欲望,民心平和淳朴,就不会发生混乱。

以上这话说明欲壑难填,过分刺激欲望最终会酿成灾难。

圣人的治理办法“德行”,也是修行者应当遵守的原则:“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只有坚持这几项,才有利于修道.修德,才能使民风淳朴。为什么这么说?

“虚心”能使人心胸开阔.容纳万物.增加其博爱.助人之心,“实腹”能使人身体健康.不为饮食所累.有余力为社会作贡献,“弱志”能使人心淳朴.修道专心.修德不分心.成就其成贤成圣成仙之位,“强骨”能使人身体强壮.抵御外界的伤害.有能力保护更多的人。

因此,只有民风淳朴厚重,投机取巧的人才没有发挥的空间。

总结:做事不要有功利心,做到润物无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那就没有治理不好的事情,也就是说在什么位置做事也能做好。

    题外话:老子为什么强调“弱其志”?志等同欲望;面对花花世界,欲望很容易被无限放大,变成贪欲,这是人性的弱点。修道修德和教化淳朴人性,是为了强化人“先天灵性”的淳朴,弱化人“后天识神”的贪欲,从而使人变的淳朴厚重有良心。当前的社会风气以刺激欲望为奖励,虽然收获巨大,但是导致的问题也非常棘手。“道行”高深者“一眼万世”,这是老子推崇道德的根本原因,。只有道德深厚的人,才能有效的化解贪欲,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李道说:修道修德和人性淳朴者谨记,“虚心,实腹,弱志,强骨”;这八个字符合道德规律,人若遵守道德规律就会被道德加身。只要是为了“道义”,“非常之时,可行非常之举”;老子肯定这一点,老子的用兵原则就体现了这一点。“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为国捐躯.为民谋生.孝敬父母”等都是道义行为。老子“七十八章”提醒读者“正言若反”,反言也若正;读者需注意“字词”的“语境”问题,以免会错意。举例,恨你的人说你“好.不错”是不是在骂你。

相关文章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3)

    第三章论欲望得失和修行原则 无知无欲:此处指厚重淳朴。 智者:此处指投机取巧的人。 道行:修道者修为高低的称谓。 ...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1)

    第一章:论“道”和认识“道”的方法 .“道的形态是多维度的” 道:是宇宙本源法则体名称。 道眼:能观测宇宙本源法则...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2)

    第二章:论对立统一的“阴阳规律”和道德的关系 圣人:指德行深厚.有教无类.普度众生的人 无为:指润物无声的仁善的道...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4)

    第四章 论“道之用”和道之多维形态“渊.湛” 冲:此处指注入。 湛:透明.饱满.深遂的感觉。 原文: 04.道...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5)

    第五章 论道德法则规律和“天人合一观”模拟的修道法门“守中” 守中:修行者静修的方法。 原文:05.天地不仁,...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6)

    第六章 论灵性不灭和修行的注意事项 谷神:谷指道,神指灵性,这里的谷神指和“大道灵性”同源的“人的灵性”。 勤:此...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7)

    第七章 论天地长生和有舍有得 不自生:指舍己为人。 原文:0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9)

    第九章论天之道和修行禁忌 天之道:天道是大道法则的一部分,天大家能看到,离我们近,说天道大家更容易接受。 ...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12)

    第十二章 论取舍.修行禁忌 行妨:此处指伤害。 原文: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

  • 李道读道德经(修订.13)

    第十三章 论宠辱若惊和什么人可用 爱:此处指自私自利;与“贵”意思相反,是对比论述。注意此类用法,“有身”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道读道德经(修订.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ogg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