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彼得.潘是小说中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他是个不会长大的男孩。
心理学家丹.凯利曾借由这个角色,写过《彼得潘综合征:那些长不大的男人》。
凯利博士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成年人心中,都有一个拒绝长大的孩子。他们拒绝改变,拒绝承担责任,甚至拒绝接受现实,而宁愿活在自己的幻想中。
比如,公号后台有时会收到这样的留言:
1、 看多了别人的故事,我才知道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子。小时候,爸爸对我很严格,整天板着脸,只会打击我的自信。而妈妈呢,没文化,什么都不懂,还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我。现在,他们也不努力提升自己,跟他们一起生活真痛苦。
2、 小时候父母争吵不断,总会迁怒于我,导致我现在都不自信,没主见,很软弱。虽然我也在努力改变,但我觉得,根本原因还在他们身上。我怎么能让他们改变?
3、 父母那代人,读过书的没几个。我真羡慕我的同学,他父母就很有文化,所以他现在年薪百万,有房有车。而我呢,三观被父母摧残得一塌糊涂。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所以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相比“妈宝男”,这样的人觉悟更高。因为他们知道父母的养育,有不恰当的地方,也知道自己的某些问题,是由过去的成长环境决定的。但是,他们却是拒绝长大的“隐形妈宝男”。
琳琳说,她前男友就是这样的人。他比琳琳大五岁,外表成熟稳重,这也是吸引琳琳的地方。然而接触多了后,琳琳发现,他的心理年龄与外表严重不符。
他做事爱拖延。琳琳指出来后,他就反驳说:“还不是因为以前被我爸妈打压。”
他喜欢抱怨,对待工作也是敷衍了事。如果琳琳对此有意见,他又会把爸妈搬出来,说是童年的养育有问题,才导致他现在是这个性格。
相处越久,琳琳越是觉得,他就是一个“隐形妈宝男”。他不接受现实,不正视问题,只会拿原生家庭当借口,拒绝成长。
不可否认,我们的处事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自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
但是,一个真正愿意成长的人,只会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去改变父母。
2、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女孩控诉自己男友说:“你怕我上班辛苦,所以努力挣钱养我。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你都给我买衣服、买口红。和我一起吃饭,你都点我最爱吃的。你只抽最便宜的烟,吃最便宜的盒饭。你那么爱我,为什么这一次,你不能原谅我劈腿?”
面对这个控诉,评论区中,点赞最高的回复是:求求你放过这个男孩。
在不平衡的亲密关系中,常常少不了这个句式:“你那么爱我,为什么连这点错误都不能原谅?”
言下之意是,既然你过去把我当孩子养,你就要一辈子把我当孩子养,否则你就是负心人。
所以才有男性吐槽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把你当女朋友,而你把我当爸爸。”
一个人愿意宠你,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爱。但假如你把对方的爱当成了筹码,要求对方一辈子无条件的付出,你就把自己活成了情感里的吸血鬼,只会依附别人生存下去。
很多女孩最初谈恋爱时,都会说:“我就是想找个人把我当女儿宠。”
在亲密关系中,她们可能会撒娇,可能会期待男友事无巨细的照料。但同时,她们也会给男友想要的支持与陪伴。
网友tian tian分享说,她和丈夫在一起后,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她不会剪脚趾,不会过马路,不会做饭,甚至连地板都擦不干净。
然而,公公婆婆一直包容她,老公也一直宠着她,根本不指望她做家务。
她幸福地说:“我就是喜欢被当女儿宠。”
她老公不满足医院的固定工作,决定自己创业。可尝试了几次后,都失败了。这时,她站出来鼓励他,就像对待高考失败的儿子一样,无条件地相信,他是最棒的。
她说:“爱情是平等的。老公把我当女儿宠,我也能把他当儿子养,这样的感情,才能长久。”
一句话,道出了关系的真相。在亲密关系中,“宠”不是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拒绝成长。
舒婷在《致橡树》中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婚姻中的两个人,应该是彼此独立,不断成长的。如果变成了一方依附于另一方,靠对方施以营养,这段关系终会走向扭曲。
3、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人,你和他交流起来,总有障碍。有时明明是他出现了认知偏差,但他却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固执,称为执着。
其实,固执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指一个人在非理性的基础上,拒绝成长和改变,并对自己的观点,抱有绝对的信念。
而执着的人,往往是综合考量、理性思考后,对当下的某些观点或状态,表示坚持。
一个固执的人,往往是闭塞而无法沟通的。
在王小波的《花剌子模信使问题》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花剌子模国(今中亚西部)国王苏丹原本是个雄才大略之人,他的军队屠杀了成吉思汗的商队,因此和蒙古爆发了战争。
两军第一次对垒时,国王苏丹亲自率领部队参战。结果,军队惨败,苏丹也被蒙古军队的勇猛吓到了。
之后,国王苏丹就一直躲在都城里。不仅如此,他还将每次带来坏消息的信使,送去喂老虎,而让报来好消息的信使,提升官职。最后,花剌子模国就这样被蒙古军队灭亡了。
可以说,花剌子模国国王是逃避现实的典型代表。就像成语“掩耳盗铃”一样,他们的固执,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回避。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一个固执的人,往往也是自我不够强大的人。在面对现实的挑战时,他们用固执来回避真实的冲突,继而活在自己构想的虚幻世界中,拒绝改变,拒绝成长。
我们总说“认知迭代”,所谓成长,其实就像软件的更新换代一样,它需要你修复认知中出现的BUG,升级早期形成的思维惯性,从而获得更加稳固的自我。
没才华不可怕,因为现实生活中,能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依旧是平凡而普通的。但一个人如果连成长都拒绝,那就很可怕了。因为他不仅会毁掉自己,还会毁掉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