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作家张爱玲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我所理解的张爱玲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我所理解的张爱玲

作者: _何遇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21:25 被阅读85次

    是因为《倾城之恋》我才了解到张爱玲的,还记得那是一本我从地摊上买来的盗版书。虽然读中学的时候零花钱很少,但我一般是很少买盗版书的,可能是潜意识里存在着对这些文字的热爱和尊重吧。可是那天鬼使神差的我路过那个小摊,只是不经意间的瞥了一眼,还偏偏就被这本书的封面给迷住了。它是一张大大的张爱玲的半身照,在照片里,她单手恰在腰间,高昂着头颅,身材纤细,五官也细小淡薄,眼神里藏着一丝高贵的不屑,有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风度。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我所理解的张爱玲

    后来偶然间在胡兰成的文字里读到他对张爱玲的第一印象是"白描的牡丹",突然间感到形容的真是好呢。

    在我的印象和认知里,描写女人、讲述女人最生动贴切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茨威格,另一个就是张爱玲了。其实他们两个的作品里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具体到文字上,比如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写道"我的一生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起才开始的;我一下子栽进了我的命运中就像跌入了万丈深渊。"而张爱玲也曾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们两个好像不约而同的在描述一种卑微的爱,一种细腻到极致的情感,我想这种相似性来源于他们笔下所写的同为女人。

    当然,这也是我个人断章取义的理解,他们二人的文风还是大相庭径的。首先他们就不在同一个文化系统里,更不必说时代的限制了。茨威格更多描绘的是女人所怀的完全理想主义的浪漫爱情,甚至是在现实生活中从来不会发生的事情;而张爱玲就不同了,她笔下的人物揉入了生活的杂碎和庸俗,更粗糙,更具有人性,那些女人的小心思阿,阴暗面阿和她们爱的美是同时存在的。

    突然联想到在一场许知远的访谈里,白先勇先生曾提到说"除了被张爱玲的文字所迷住,她还直接越过了五四,三十年代的东西,直接从《金瓶梅》、《红楼梦》这样的白话小说里传承下来,句子也是不洋话的。"说到古典文化的传承,她在《倾城之恋》开头的一段文字里是给了我这样很直观的感受,她这么写道"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她虽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书写,但当我第一次读到的时候,竟会隐隐感到了她和曹雪芹之间存在着的某种内在联系,好像是获得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心境。

    读完《倾城之恋》之后,她的故事,她所描绘的世界,让我感觉像吸食了某种毒品,从而失了分寸,一切都变得很仓促,我对她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于是,我就在这种灵魂的潮兴之时,乘兴而舞,一时间又读了《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半生缘》,《茉莉香片》,《金锁记》阿等等,为此我几乎用掉了所有的数学课。

    她写了那么多俏冤家,芳心乱的故事,用了无数凄楚,忧郁,阴暗美的句子,为我带来的那种彻骨的浪漫和甘美是无可言说的。多情便有多忧,我想她可能也是钟了些许无用之情,才会有这样的体悟吧。

    她的文章是雅俗共赏的,没有那么多的哲学道理但却很深刻的勾勒出了一个时代的风韵,十里洋场上的歌舞升平,战时香港的乱世流离,都能够让读者对殖民地所特有的东方色彩有很深刻的体会。

    对于爱情的描写,男女关系在将爱未爱之时那种躲躲闪闪,遮遮掩掩,飘飘渺渺的撩人;情意浓时那种缠绵曲折,思念中带着怨嗔,急切中夹着娇羞,甜蜜中又有些许苦涩的复杂心情;女人恋爱里那种躲避又挑逗着,拒绝又应允着的模样和到最后酒会醒,色会衰的悲凉都书写到了极致,让你不得不去感叹人类这样微妙的情感。

    当一页页阅过她的文字,看到最多的可能是在那个更加男权的社会里女性悲凉的处境。

    "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很长。"
    "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样贱。"

    这也是我在年幼时光里,第一次对男女的性别差异有了不太成熟的认知和思考。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我所理解的张爱玲

    后来,我又在她的另一张照片里,看到了另一个和初识的她不太一样的张爱玲。一个虽然并不怯怯,但和当初那个盛气凌人完全不同的姿态,她的眼神里似乎有一种顾盼含情,是那种在无数个失眠夜晚里流过泪的眼睛才会有的神情。

    "请您寻出家傅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一片志成心,万种风流相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我所理解的张爱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el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