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坐公交车穿过城市南北间,车上看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路灯影影绰绰,时光流回到穿梭到上海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上海静安寺,当年张爱玲喜欢购物的地方,就是现在只要提到上海静安寺都觉得亲切,但仿佛依然间可以听到张爱玲书中的市声“香又香来,糯又糯.......”常德公寓现在还在,但已物是人非。可上海人还是张爱玲所写的样子,白胖而有文化1(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上海是她一生最钟爱的的地方,还未离开就开始想念的城市2(张爱玲《诗与胡说》)。然而1952年,她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上海,离开了姑姑的令她敬仰的家,离开了可以避世的常德公寓,离开的很决绝。
我刚刚合上《小团圆》的末一章,文字历历在目,“但是梦见五彩片“寂寞的松林径”的背景,深入其中,还是她小时候看的,青山上红棕色的小木屋,映着碧蓝的天,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着,有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她的,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她醒了。”
眼前一片团圆的景象,张迷们都知道之雍的原型是谁,九莉的原型是谁。1942年张爱玲遇见了爱情,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人。现实版的之雍,他也是爱过张爱玲的,可是他的爱却不长久不永恒不专一,未给过张爱玲承诺,未给过她现世安稳,未给过她岁月静好,唯有懂得;在张爱玲心里对她生命中的那这段感情是深刻的,是心存美好的,她是用心爱过的,是那种刻骨铭心,是择一人得一心终老,是我愿意为你一切的勇敢和慈悲。“当她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在尘埃里,但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张爱玲以为他就是永远,直到他拿小周的照片给她看,她明白了一切不是永远,但她还是能很理智的把小周的照片看了之后又递回给他3(张爱玲《小团圆》),可是她自己连同她的作品在爱情枯萎时一同凋落了。
如果此生张爱玲她不与他相见,张爱玲在孤岛成名后还会更加闪耀。或者,战后,她继续回港大读书,校方承诺兑现,保送她上牛津攻读研究生,张爱玲走一条学霸级通常所走的路,或许是文学家,或许是学者,富有才情的她本应该是闪耀一生的,幸福一生。
若是此生不相见,张爱玲亦可不必远走他乡,离开她人生最热爱的故土——上海,张爱玲是极爱上海的,她在《到底是上海人》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诗与胡说》里她写到这样一段话:所以活在中国就有这样可爱: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听说德国的马路光可鉴人,宽敞,笔直,齐齐整整,一路种着参天大树,然而我疑心那种路走多了要发疯的。还有加拿大,那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总是个毫无兴味的,模糊荒漠的国土,但是我姑姑说那里比什么地方都好,气候偏于凉,天是蓝的,草碧绿,到处红顶的黄白洋房,干净得像水洗过的,个个都附有花园。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愿意一辈子住在那里。要是我就舍不得中国——还没离开家已经想家了。可见她是多么爱这篇滋养她的土地,爱给她作品以生生不息的上海,离开这里她的作品随着她爱情的凋落开始萎谢,低到尘埃里却没有开出花来。
爱情是激励人写出高质量文章的动力,但张爱玲沿着“如果不相见”走下去,也许就不会有《倾城之恋》、《金锁记》,以至于后期的作品《小团圆》令人惊叹的作品,作家的生活多少会有些传奇的,但总是为她惋惜的,本该华丽的人生的袍爬满了蚤子。
历史不可重回,不可假设,读者亦不能妄想,也许正因为她传奇的一生,才成就了她惊艳精彩的作品,才更为我以及众多的张迷们着迷。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天才注定是个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