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是有温度的,中国人的命运更是有味道的。美食的五种味道,构成了中国人的天地人生,刺激着人们的味蕾,也映射着中国人的人生体悟。
离开家乡,在青岛求学四年,似乎已经习惯了异乡的饮食,但每每饥饿之时,思乡之时,总会在脑海中浮现出家乡的那一盘拉条子;在舌尖处留下那一滴思念的口水。
家乡中卫,作为西北小城,最特色的当属各种各样的面食。而对在外闯荡的游子来说,那商城里的一座座拉条子商摊更是家乡最诱人的地方。
拉条子,又称“新疆拌面”,源于山西“骆驼客”,而家乡的拉条子没有新疆拉条子的肉大面长且更加筋道。家乡的拉条子更多是一种柔和感却不乏筋道,它融合着中卫人的朴实。
拉条子做法简单,重在面条的成型。用盐水和面使其筋道,抹油盖布,醒面15分钟之久再次和面,如是三次。揉面至圆坨,擀至圆饼状,切条似拉未拉至细条揪面状,将其下锅水煮。
拉条子的味道源于炒菜。羊肉切丁,油熟之后放入葱姜蒜与辣椒面,将羊肉丁倒入炒熟,期间加入十余种佐料。后将面条捞出放入炒锅同炒,随后放入韭菜、西红柿,待三分钟之后出锅入盘。
经过短暂三分钟,一盘美味的拉条子便出锅了,短短的面条,承载的是中卫人对这片土地无限的热爱。
说也奇怪,曾有许多人来到商城,将其打包带走,银川、兰州,哪怕只是不远的家中,却也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或许,拉条子的味道之中,还有一种是属于那些摊主二十年来一如既往的勤劳坚守,这是任何人无法带走的。
如今,快餐文化遍布大街小巷,方便了人们,但同时却少了那份家乡,传统美食的味道。每当走在青岛繁华的夜市,一声声叫卖总会令我想起家乡那些摊主亲切的拉客声:“吃撒呢?来坐下!”
饥饿,让人们对食物待如珍宝;美味,让人们对食物的做法千奇;而家乡,却让人们对食物有了更加特殊的情感。我们从来不会分清美食与家乡的界限,好像它们生来就是融通的,不分你我。长大成人的我们,总会远游;漂泊在外的游子,总会落叶归根。而伴随一生的,难以舍弃的是那家乡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