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早上六点半准时起来去教室自习读书
晚上熄灯的点过了半个多小时还在学习
记了满满几大页的笔记,自我成就感爆棚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
因为起的太早前两节课昏昏欲睡
因为睡得太晚第二天状态不佳
因为没有反复巩固笔记还是什么都不会
自我感动就是这样,自以为学习到了很多,其实除了感动到自己之外成绩依旧在原地踏步。
❌误区一:误以为学习时间很长
你可能大清早就跑到图书馆开始学习,然后中午吃饭睡觉,下午接着去图书馆学习。在你的舍友看来你是个积极努力的人,在你自己看来也觉得自己热爱学习。
但实际上是坐在图书馆的位置上玩着手机,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但你并没有具体统计过学习的时长,误以为自己学习了很久,然后开始陷入自我感动的误区,还总觉得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了成绩还是上不去。
❌误区二:看答案学习快速高效
这个现象在高中时期出现的比较多,选择填空题还好,但是做到大题就容易去频繁看答案。看了一眼没思路,看答案!
然后看完答案就以为自己懂了,抄一遍答案然后快速带过。我们会什么会采取看答案的方式来学习,无非是因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做最多的题。
在没有考试的情况下,题量变成了唯一的可量化标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说我们做题正确率是多少,而是说今天又做了多少题。
这样确实有一点成就感,但是仔细想想这一天自己好像什么也没有学到。
❌误区三:学习时间越长越好
早上六点不到起床学习,然后上课昏昏欲睡
晚上十二点多了还不睡觉,然后第二页状态不佳
问之则曰:“学习时间越长越好,我在努力读书”
虽然学习时间延长了,但是在长时间的学习状态下会发现思想越来越不容易集中,背诵东西越来越慢,效率低下,有时间甚至不想读了。
❌误区四:热衷于记笔记
很多人恨不得想将每一个知识点记下来。这里并不是说记笔记不好,而是说笔记过于详细会占用上课听讲的精力,缺乏思考的过程导致笔记华而不实。
笔记记得面面俱到还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投入与获得的知识不成正比,性价比极低不说,繁多的内容让人没有第二次去看它的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