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三略)
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刘知几)
下有余则上何患于不足,下不足则上何可以有余。(朱棣)
上无烦乱之治,下无怨望之心。《淮南子》
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淮南子》
上好货则下死利也。(桓宽)
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荀子》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史记》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
无益于治而有益于烦者,圣人不为;不益于用而有益于费者,智者弗行也。《淮南子》
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战国策》
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战国策》
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淮南子》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战国策》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傅玄)
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商君书》
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官长也。《慎子》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诗·小雅·节南山》
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三略》
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三略》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
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战国策》
贪残必黜矣,而小过宜宽;法律必严矣,而人情当顺。(张元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政烦苛则人奸伪,政省一则人淳朴。《亢仓子》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
虐之则仇,抚之则亲。(王禹偁)
抚我则后,虐我则仇。《书·泰誓下》
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资治通鉴》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邵谒)
智者量涂而后负,明君视民而出政。(邓析子)
闇君之所轻,盖明主之所重也。亡国之所弃,则治世之所行也。(葛洪)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桓宽)
道失于近则祸及于远,政缪于上而民困于下。(葛洪)
缓己急人,虽令不从。(葛洪)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孟子·离娄上》
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