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吴军读书会
2017-04-01  上帝是要看效果的,高手修炼手册4:风险

2017-04-01  上帝是要看效果的,高手修炼手册4:风险

作者: alucardzhou | 来源:发表于2017-04-01 11:18 被阅读131次
吴军  第171封信丨上帝是要看效果的
话说过去有一个牧师,对上帝非常虔诚,一生都在努力传教。这天他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前往目的地。那个司机开车不仅野蛮,而且全无章法——超速、闯红灯、逆行,吓得牧师一路祈祷。不过,牧师的祷告好像没起作用,最后司机因为和火车抢道被撞翻了,车毁人亡,牧师和司机都去见上帝了。到了天堂,使者圣彼得指着一个巨大的豪宅和司机讲,这是你的房子,然后指着一个又小又破的房子对牧师说,这是你的。牧师非常委屈地对圣彼得讲,“圣彼得啊,这不公平啊。我一辈子规规矩矩地侍奉上帝,努力传教,你就给我这样一个破房子。这个司机一路就没守过规矩,闯了无数的祸,最后把我们都带到这儿来了,你却给他这么好的一个房子”。圣彼得讲,“你虽然一辈子在传教,可是每次你在教堂里宣讲时,听众们都在睡觉。而坐他车的人总是在祈祷”。

首先想到的是演讲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在做报告或者演讲时,是在进行一对多的通信,其目的是让听众接受我们所要传递的所有信息。但是,很多人忘记了这个目的,只考虑怎么能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而根本不考虑听众是否听进去了。

不会演讲的人常常会犯下面四个毛病:

1.就是刚才说的忘掉了目的。
2.不管听众是谁,都用同一个讲法。

要针对听众对内容作专门的处理。我一般在演讲前,都要问听众是谁,对不同的人讲的方法是不同的,内容也会略有改变。

比如将听众分为企业高管、创业者和一般从业者、大学老师和学生,以及政府官员。由于他们听讲的目的不同,专业背景知识水平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讲的内容要有很大差别。

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多的听众,在介绍背景知识时就应该快速,而对于那些平时不接触这个题目的听众,就要把基本的原理讲透,而不是试图给他们灌输太多的内容。另外,针对不同行业也要做不同的调整。

3.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完过多的内容。

在一个小时里,你能讲的内容的多少,不取决于你所准备的内容、讲话的速度,而取决于听众接受的速度,以及专注程度。

很多人在演讲时准备了很多内容,讲不完时就提高语速,这时听众的接受程度就会变差。还有很多人习惯拖堂,10分钟可以讲完的内容一定要用15分钟,听众听到后来其实已经不耐烦了,这时不仅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效果,而且会给听众留下一个坏印象。

对于任何演讲者,不要指望一次演讲能够讲清楚十件事,能把一件事讲清楚目的就达到了。我讲话时要点一般不会超过三条,超过三条大家根本记不住。

因此对于那些什么100条秘诀,18个方法之类的书或者文章,我都不认为有太大用处。这不仅因为大家记不住,而且那么多的内容可能还彼此矛盾。

4.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很多人不认真准备内容,靠段子和八卦拼凑内容,吸引听众。听众听的时候倒是挺高兴,听完以后除了记住一两个段子,什么都没听到。这种人以后再讲时,大家就不会感兴趣了。

类似地,还有人在演讲中讲了一大堆的大话、空话或者煽情的话,喊了一堆口号,但是所讲的事情前后矛盾,逻辑上不能自洽,不仅目的达不到,反而给听众留下笑柄。

不仅对大众演讲时需要有目的性,并且尽可能地达到目的,我们在平时和周围人沟通时也应该如此。很多人传达一件事情,把它讲出来,告诉别人,就以为完事了,忽略了对方可能根本没有收到信息,或者收到信息后忽视了的情况。

比如很多时候,两个人会在这样一个场景下争吵,张三说,我不是告诉你“该如何如何么”,李四说,“我没听到”。这种情况,并非其中哪个人在说谎,而是张三在讲话时,李四根本没有在专心听。当然这时如果张三能找到一个证人证明他讲过什么话,他似乎没有犯错误,责任在李四。

但是,尽管如此,他的目的没有达到,因为李四确实没有听到。任何讲话的人,都有责任保证信息按时、准确地送达。在现代任何通信协议中,凡是发送了一条信息,都必须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才算通信完成,而不仅仅是把信息发送后就可以了。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不需要像现代通信那么精确,但是确认对方收到你的信息,并且理解你的意愿(而不是产生了误解)是人和人交往的基本技巧。对前面讲到的这个牧师的笑话再往深了想。我们做事情,也需要达到目的,而不是仅仅把事情做完了,交了差就算完成。

有一句老话,叫做“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勤劳”。用这个话为自己开脱没有问题,但是一个只有苦劳的人既然连上帝都不喜欢,更何况大家的上司了。在生活中也好,工作中也罢,宁可少做点事情,让每件事情都产生应该产生的效果,也不要为了完成任务,不讲究效果做一堆没有用的事情。

比如你在工作中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让某个人去和客户联系一下,约定一个时间见面。接下来的几天,如果你不问他,他也没有告诉你结果。等到某一天你又想起这件事问起来,他说,“哦,打了两次电话没有打通”,或者说“发了邮件和微信给他,对方没有回”。

这个接受任务的人就有问题。接受了任务,并非按照要求采取行动了就算完事了,而是需要达到目的。电话没打通,邮件没有回就要想别的办法。此外,我在第一封来信中讲的伪工作者也属于这类人。

最后,讲回到上面这个笑话本身。很多时候,人认知水平的提升就在于看到一些看似浅显的道理时,能够多思考一下,结合自己的经历产生一点共鸣,然后想到它深层的含义。无论是《圣经》还是各种佛经,里面的故事都非常浅显易懂,一些人看了热闹之后,只记下一点故事情节,而有些人却能悟道。而悟道的关键又在于勤于思考。

万维钢  日课158丨高手修炼手册4:风险投资人的养成

继续说蒂姆·费里斯的《巨人的工具》。

风险投资人克里斯·萨卡(Chris Sacca)是硅谷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人之一,据说身价超过十亿美元。萨卡曾经在Google担任过部门的经理,出来搞风险投资以后有过多个神来之笔,像Twitter,Uber,Instagram,Kickstarter 这些现在如雷贯耳的公司,萨卡都是在他们创业早期就投资了。

书里的萨卡有性格。他投的大部分公司都在硅谷 —— 但是萨卡并不住硅谷。他住在加州一个山区里。不住浪潮中心,因为他说他是一个进攻的人。

1.进攻和防守

萨卡说,你在生活中面对的各种挑战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挑战是“防守”,也就是那些别人给你的挑战。别人给你任务,你想方设法完成,做成了也很有成就感,但是主动权是在别人手里。
另外一类挑战是“进攻”,是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比如你的电子邮箱,其实就是你的防守任务列表。每一封邮件都是别人想让你干的事儿,如果你一直被邮箱左右,你就一直在防守。

萨卡想进攻。所以他从2007年就搬离了距离硅谷30分钟车程的旧金山,跑到山里面去居住。萨卡不想再没完没了地见各种人,开各种会了。他在山里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学习新东西,建立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长期关系。

他住的地方正好是个滑雪胜地,景色很好。他就经常在周末邀请各路商业伙伴来家里玩,别人也愿意来,结果这样的关系显然更深入。这种长期的个人朋友关系,是萨卡成功投资 Twitter 和 Uber 这些公司的关键。

所以我们看,风险投资人肯定要认识很多很多人,而现在萨卡的特点是他已经不再被动地见很多人,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跟一些人建立更高水平的关系。

关键词,“主动”。所谓进攻,就是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实际上萨卡早期也是这样。他知道风险投资人需要很多知识,对各行各业的情况都得有点了解,可是如果你在一个公司有份正式工作,你的工作能够给你提供的视野往往非常有限,那你就必须主动出击。当年萨卡的做法就是不论哪有重要会议,不论人家是否邀请了他,他都想方设法去听一下。

在Google的时候,各种高层的会议,甚至创始人之间的会议,萨卡也去参加。他去开会别人根本没请他,有时候人不好意思说他,有时候也会有人问他你来干什么 —— 这时候萨卡就说,“我是来帮你们做会议记录的。”然后他真的会把自己记的笔记发给与会者。像这样的情商,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2.少年时代

萨卡的家庭就有点不一般,萨卡家的规矩,是每年暑假出去实习。实习分两个阶段,萨卡称之为“甜酸暑假”。先说“甜”的部分。萨卡的父亲有个朋友,也是萨卡的教父,这位教父有个儿子,算是萨卡的“教兄(godbrother)”吧。萨卡这位教兄的职业,是帮着利益集团在华盛顿游说国会议员。

12岁那年,萨卡的实习生工作就是给教兄当小跟班,去参加游说。而且萨卡在其中起到了一个相当严肃的作用。在游说每个政客之前,萨卡会先跟他教兄梳理一下这次游说要达到的各种条款,萨卡会把计划的内容浓缩到一张纸上,帮教兄理清思路。然后他跟着教兄去参加和政客的会面,他教兄跟政客谈,他就在旁边看。12岁的萨卡,就已经见过华盛顿那帮议员的各种嘴脸。

萨卡说这种实习至少给他三个收获 —— 第一是获得了很多见识;第二是建立了强大的自信心;而更重要的第三条,通过总结谈话要点,他掌握了很强的讲故事能力。

而暑假里“酸”的部分是萨卡回到自己家,父亲安排他去一个建筑队打杂。建筑队的老板是他父亲的朋友,他父亲要求老板把最脏最累的活安排给萨卡,比如把粪肥洒到别人家的院子里。

如果萨卡干得不好,工友们还会对他打骂!也许这种吃苦的工作能磨练意志品质吧。不过萨卡调侃,他父亲安排这两份实习可能还有一个警告的意思 —— 如果你拿不到华盛顿说客这样高端的工作,那你就只能做建筑队那种“真正”的工作了。

3.日常风格

我们知道有些硅谷名人爱穿标志性的衣服,比如乔布斯每次开发布会都是一件黑色套头衫,扎克伯格总爱穿一件T恤衫。萨卡的标志性服装是一件绣花牛仔服 —— 为啥非得这样呢?

萨卡说他有一次出去做演讲,在机场很随性地买了件衣服,演讲的时候穿着反响很好。于是他回来就把这家店里同款衣服的一半库存都买了,从此一有正式场合就穿这件。这件衣服给了媒体一个很强的辨识度,这是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增加曝光的最好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萨卡面对压力的方法是反复对自己说一句话:“今天晚上我还是会回到我的床上”。不管这一天有多难,不管当前的事儿有多棘手,晚上我就可以获得安静。
萨卡对年轻人的忠告是,任何时候都要真诚,不要模仿任何人,永远做最真实的自己 —— 而且你不必为此道歉。如果你的真实自我是一个很怪异的人,那你就做这样一个很怪异的人。

其实这个说法在《巨人的工具》书里提到的另一个人物格林·贝克(Glenn Beck)也提到过。格林·贝克是现在美国当红的节目主持人,他有一次在电台节目里没忍住,暴露了自己很隐私的事情,以为职业生涯结束了,没想到听众反而很欢迎。这个逻辑是现代社会里太多人说话都是按照事先写好的稿子说,越是这样人们就越欢迎真诚的声音。

相比跟别人一样非常无趣,真诚的自我表达反而可能有市场。如果你真的在某些方面有特殊之处,它可能还是你的卖点。

萨卡给的最后一个忠告是,一定要善于讲故事。

风险投资人做决策,其实并不是依靠理性分析你的数字和图表,而是在听你的故事。如果他能被你的故事打动,他就会投资你的项目。如果你发现一个投资人在纠结地翻来覆去看你的数据,他其实不是在那里做计算,而是他想在这些数据里面找到相信你这个故事的理由。

丨万维钢评论

现在风险投资人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职业。他们自己并不直接发明什么东西,但是总能侃侃而谈,专门给创业者指点江山,而且所有人都重视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是拿着真金白银玩真的。

现在很多人号称是风险投资人,但是厉害的风险投资人应该拥有多方面的素质,从低到高排列,至少有这么几个 ——

第一,你得有钱。但钱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条件,现在是资本过剩的时代,创业公司弄到钱比较容易。

第二,你得有五花八门的知识。你需要的不见得是什么专业技能,但是你得能理解一个行业的逻辑,你得理解风险和人心,你得理解历史和趋势。你需要像狐狸一样,有跨界的见识。

第三,你得有关系。你得认识很多人,你得知道牛人都在哪。但是你光认识还不行,还得和这些人建立长期的、深度的关系,最好能时不时互相帮忙。风险投资人对创业者的帮助绝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比如说你能不能通过关系,把发明创造和市场连接起来。

第四,风险投资人还得有自己的风格,甚至是哲学。如果巴菲特刚刚投资了一个东西,你要不要跟着投?《巨人的工具》提到,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就非要和巴菲特反着投资,他不相信巴菲特的方向。安德森说,你一定得有一个强烈的观点,然后你还得有放弃这个观点的勇气。有强烈的观点,你才能下水去做这件事。可是一旦现实告诉你这个强烈的观点是错误的,你还得能马上调整,而不是固执己见。有观点有态度,再往高了还得有思想。

丨由此得到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萨卡这样的条件,能获得那些经历和见识。但是每个人都能更“积极主动”一点。有多少事情是别人让你干的,有多少事情是你自己真正想干的?你想不想尝试一下,进攻。  

相关文章

  • 2017-04-01  上帝是要看效果的,高手修炼手册4:风险

    吴军 第171封信丨上帝是要看效果的 话说过去有一个牧师,对上帝非常虔诚,一生都在努力传教。这天他坐上了一辆出租车...

  • 上帝是要看效果

    一则小故事 话说过去有一个牧师,对上帝非常虔诚,一生都在努力传教。这天他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前往目的地。那个司机开车不...

  • 上帝要看的是效果

    在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中也会有很多的案例,我们往往都会做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本心是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是做...

  • 上帝是要看效果的

    今天听完这个笑话,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上课的效果如何?上课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演讲,讲的好不好,传递的知识是否得到研习...

  • 高手修炼手册

    注:这是一篇总结自万维钢《精英日课》的高手修炼手册系列的读书笔记。 高手修炼手册系列是万维钢对《巨人的工具》这本书...

  • 阅读笔记4月1日

    1.ppt制作讲座笔记 2.上帝是要看效果的 上帝、牧师、与司机的笑话 吴军硅谷来信——《上帝是要看效果的》 3....

  • 高手修炼手册A

    第64篇(如何成为巨人) 从这现在开始,我可能不再标注重点, 我希望挤出多一些时间,写一些对大家 和自已都有意义的...

  • 上帝也要看效果

    以下文字为生活种所悟,难免碎碎念了。没有耐心的,慎往下刷。 不知道什么时候唇部变得易发炎了,口红不能用,有一段时间...

  • 周总结 上帝是要看效果的

    说的多,不如接受的多。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主要是看我们听懂了多少,吸收了多少,真正掌握了多少?这才能说明你要...

  • 听《上帝是要看效果的》有感

    这个音频是从一个最简单的笑话讲起的,听完这个故事我也就莫名的联系到了现实生活中。其实,不管我们说什么或者做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04-01  上帝是要看效果的,高手修炼手册4:风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hi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