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窃听风暴》之墙倒了,然后呢?

《窃听风暴》之墙倒了,然后呢?

作者: HANNNNNNNAH | 来源:发表于2021-04-13 16:44 被阅读0次

东德特工对一名作家的生活进行窃听,当时柏林围墙屹立于两德之间,直到后来围墙倒塌,这期间特工与作家之间所发生的事,便是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

每个人都知道,改变,不是一瞬间的事。

在人性和自我认知的边缘,特工的情感随着窃听着琴声时的眼泪流出,就像德高望重的列宁说“我不是坏人”。

体制下显得毫无生气的酒吧里,若不是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在崩塌,特工和女主的谈话也就无法上演。

然后对作家进行种种的无名守护,终于,围墙倒塌。

尾声,特工到书店买书的感动,这是脱离现实的浪漫。

“观念和思想不是一瞬间就可以改变的,就如同雷·布拉德伯里写的这句话,改变是一点一点,慢慢来的:她希望了解他们所有的恨意,仔细审视,详尽研究,直到找出那道微不可察的裂痕,从里面先是抽出鹅卵石、小石子、砖头,再到墙,然后,随着这个过程开始启动,整栋宏伟的大楼可能就在顷刻间拔地而起了。”

我想起这段话。

事实是自欺,欺压,腐败并没有随着柏林围墙的倒塌而就此结束,就像生活无论如何都在继续着。事实是柏林围墙无处不在。小到在自我认知里,大到存在于性别、种族、社会当中,甚至国里面,国之间。

共鸣共情,是观众与电影之间的特殊情感。感恩勇于批判的各界人士,也祈愿无形的柏林围墙终会倒塌。

改变不是一瞬间的事,每个人都知道。

在到处提倡改变的世代,改变,也还得持续才有意义。

墙倒了,然后呢?


写下这些观后感的时候,查询了一些资料,来源不算严谨。听说拍摄电影的时候许多以前东德的人民或是官员提供了不少帮助,除了一名中年男子。他拒绝提供援助,根据他所说,当时并没有东德的官员人性被唤醒,一个也没有。没有温暖,只有杀戮,只有恐惧。

这便是我思考了很久,也还是将电影里我最喜欢,最动人的结尾, “特工到店里买书”描述为脱离现实的浪漫。因为现实,因为残酷。

当社会因为某些举动而感受到爱时,是不是由于与爱相抗衡的对立面大部分的存在,爱因此而被衬托出。


今天的你好吗?

这部电影一直是我电影榜单上的前三。喜欢它还因为分享这部电影时的快乐一直温存在我里面。

窃听风暴,Life of others,分享给你。

然后然后,日更70天,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哈哈哈!

相关文章

  • 《窃听风暴》之墙倒了,然后呢?

    东德特工对一名作家的生活进行窃听,当时柏林围墙屹立于两德之间,直到后来围墙倒塌,这期间特工与作家之间所发生的事,便...

  • 那些被片名拖累的优秀影视作品

    1、 窃听风暴! 窃听风暴! 窃听风暴! 不是窃听风云! 不是窃听风云! 不是窃听风云! 听名字以为是部无脑犯罪动...

  • 窃听风暴和乒乓球

    德国电影《窃听风暴》的时间设置在1984年,柏林墙倒塌之前。 电影的主人公,魏斯勒是一名窃听员,审讯和窃听是他们的...

  • 窃听风暴

    刚刚看了窃听风暴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西德统治下的国安部HGW监听一名艺术家及其女友的故事,该名艺术家为了德国...

  • 《窃听风暴》

    维斯勒为东德国安人员,专业性使他对人员监听和审讯都有很在行,他也是国安局重要的矛和盾。在官场之上,他没有去攀附上级...

  • 窃听风暴

  • 《窃听风暴》

    高中的时候在《第一放映室》听说,很想看,念了好多年。还依稀的记得文案是这样介绍的:一个人躲在阴暗处窃听他人的生活同...

  • 《窃听风暴》

    说实话,一开始气氛低沉,有点看不下去,差点放弃了,没有什么起伏,压抑感充斥,不太喜欢那种感觉。 看到一半,矛盾点出...

  • 窃听风暴

    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时,脑海里反映的是与以往看的谍战片一样无厘头,一部靠视觉冲击和剧情吸引观众的眼球,看过即忘的混时...

  • 窃听风暴

    最近比较有闲,找些豆瓣评分较高的电影来看,我偏爱推理悬疑犯罪一类的电影,呵呵,这品味并不高,还停留在青春期的水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窃听风暴》之墙倒了,然后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jc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