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德特工对一名作家的生活进行窃听,当时柏林围墙屹立于两德之间,直到后来围墙倒塌,这期间特工与作家之间所发生的事,便是这部电影的主要情节。
每个人都知道,改变,不是一瞬间的事。
在人性和自我认知的边缘,特工的情感随着窃听着琴声时的眼泪流出,就像德高望重的列宁说“我不是坏人”。
体制下显得毫无生气的酒吧里,若不是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在崩塌,特工和女主的谈话也就无法上演。
然后对作家进行种种的无名守护,终于,围墙倒塌。
尾声,特工到书店买书的感动,这是脱离现实的浪漫。
“观念和思想不是一瞬间就可以改变的,就如同雷·布拉德伯里写的这句话,改变是一点一点,慢慢来的:她希望了解他们所有的恨意,仔细审视,详尽研究,直到找出那道微不可察的裂痕,从里面先是抽出鹅卵石、小石子、砖头,再到墙,然后,随着这个过程开始启动,整栋宏伟的大楼可能就在顷刻间拔地而起了。”
我想起这段话。
事实是自欺,欺压,腐败并没有随着柏林围墙的倒塌而就此结束,就像生活无论如何都在继续着。事实是柏林围墙无处不在。小到在自我认知里,大到存在于性别、种族、社会当中,甚至国里面,国之间。
共鸣共情,是观众与电影之间的特殊情感。感恩勇于批判的各界人士,也祈愿无形的柏林围墙终会倒塌。
改变不是一瞬间的事,每个人都知道。
在到处提倡改变的世代,改变,也还得持续才有意义。
墙倒了,然后呢?
写下这些观后感的时候,查询了一些资料,来源不算严谨。听说拍摄电影的时候许多以前东德的人民或是官员提供了不少帮助,除了一名中年男子。他拒绝提供援助,根据他所说,当时并没有东德的官员人性被唤醒,一个也没有。没有温暖,只有杀戮,只有恐惧。
这便是我思考了很久,也还是将电影里我最喜欢,最动人的结尾, “特工到店里买书”描述为脱离现实的浪漫。因为现实,因为残酷。
当社会因为某些举动而感受到爱时,是不是由于与爱相抗衡的对立面大部分的存在,爱因此而被衬托出。
今天的你好吗?
这部电影一直是我电影榜单上的前三。喜欢它还因为分享这部电影时的快乐一直温存在我里面。
窃听风暴,Life of others,分享给你。
然后然后,日更70天,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