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与各类数字打交道,如日常购物、积蓄投资等,数字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有时人们会不知不觉陷入数字所呈现的假象中。让我们看看下列几则例子:
一、升学率
A学校和B学校,都分文理科,A校的文科升学率高于B校,A校的理科升学率也高于B校,然而A校整体升学率却低于B校,这可能吗?
假设A校文科人数500,升学率80%为400人,B校文科人数500,升学率70%为350人,A校理科人数为1000,升学率50%为500人,B校理科人数为200,升学率40%为80人。A校文理科升学率均大于B校,A校总升学率则为(400+500)/(500+1000)等于60%,B校总升学率为(350+80)/(500+200)约等于61.4%,B校反而高于A校。
同理有些品牌返修率低并不见得就是质量过硬,也许只是卖的数量相对少如1000件,卖到用户手上可能都快过保,保修期内返修3件,和卖100000件返修350件的品牌相比,虽然前者0.3%的返修率更低,但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后者。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各种比例对比都离不开数量基数。
二、借贷利率
假设一个人向贷款机构借了1000块钱,如果选择一年后还款需一次性支付1250,或者如果选择按月还款每月支付100,12个月共还1200,是不是后者稍微划算点呢?
对于贷款机构来说,如果以一年时间回收本金利息,则资金回收运转很慢,如果按月来回收则可以利用新回收的资金再次放贷。例如有10个人选择以月支付还款100元,那么第二个月贷款机构可以将回收的1000块作为本金贷给新客户,或者用于其它投资。
再从GDP增长来看,无论是对于贷款机构或借贷者,同样的100元在还款年的第一个月和第十二个月其价值都是不同的,假设GDP年增速为5%,第十二月的100块大约相当于值第一个月的95块,反过来头一个月的100块约相当于值第十二个月的105块,因此同等金额时间越靠前其价值越大,每月100的累计价值也会超过其表面总和1200元。
三、得病概率
假如有一种恶性疾病感染率万分之一,医院诊断准确率99%,当你去医院检查时收到此疾病的阳性结果报告,你会为此恐慌吗?你的真实得病率大吗?
假设有一百万人,按感染率万分之一来算,真正得病人数为一百人,未感染者为九十九万九千九百,医院误诊率1%,则会有约九千九百的正常人被误诊为阳性,一例患病者被误诊为阴性,收到阳性报告的人中误诊为阳性和真正患病人数比约100:1,因此不必为检查结果是阳性而过于担忧。
四、某某某宣称达到99.99%
例如某广告宣传的杀菌率百分率99.99%,听起来很高,实则不然,任何不能杀灭的细菌商家都可归结为那0.01%,而细菌种类数是个天文数字,真有人会较真去验证不能杀灭的细菌是否占比0.01%吗?
除此之外还有如合格率、完成率、无故障率等,谁也无法保证100%,宣称99.99%大多数仅仅是为了数字好看,给人以安心放心为主,并不是每样都真的能达到如此高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