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原创/文/于文明
(一)
应该是分田到户那年我读书毕业了,就跟姐姐去衡阳学修钟表离开家了。由于家里弟妹都在学校读书,吃饭人口多,总想帮助母亲赚点钱补贴家用。父亲在外面做手艺,在单干前只有母亲在生产队出集体工,且工分小,比不上那些大户人家都是全劳力12工分的。母亲在生产队里,割牛草、锄麦地、割豆子、点肥料,庄稼活样样拿得起、干得好,不比男劳力做的小,也只能挣8工分,年底生产队算账每天12分的是挣一毛二。那时父亲在外面做手艺交给生产队八毛一天,八毛换回一毛二,不然别想出去抓现金。家里没劳力老是欠账,被人称作“超支户”,每到分谷的时候,生产队长就说超支户往后面站。仓里最后有谷再借给“超支户”一年到头不管父母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超支户这个名称,看见别人分稻谷满满的一担挑回家,我便是羡慕死了。老是担心仓里还有没有谷。母亲在这个时候喊我回家,说有什么好看的,明天我到城墙岭上一个远亲叫遥永浦的亲戚家借红薯丝吃,就这样一斤红薯丝还一斤米的代价让我们全家度过了饥荒。
母亲在出工业余休息时间总要在附近的山里采择一些苦菜公、雷公菌、蘑菇、蕨根什么的,再用一小许大米熬的稀饭,在那个无奈的年代中艰苦度日,却也让我们长的白白胖胖。
每当我回到老家,看见故乡那高高的城墙岭和那静静流淌的溪水,心情是那么释然。仿佛又看到母亲在月光下不辞辛苦的劳作,月亮撒下皎洁的清辉,照在母亲身上,母亲的身影是那么清晰、那么伟大!
父母亲现在在广州和弟弟生活在一起,也许是很长时间没有见到母亲了,我自己的女儿和儿子也在长沙生活,离不开的亲情总是让我郁闷和失落,时不时勾起我的思乡之情,回忆美丽的故乡,以及抹不去的童年记忆,更加想念我远在广州亲爱的母亲!
华塘村是母亲前半生辛苦劳作付出的世界,我们华塘村和附近别的村一样没有什么特别,自然靠种地为生。母亲总是起的很早,每天早上他们起床急急忙忙就拿起工具,等待和生产队社员出工恰秧插田。有时我也会被从梦中叫醒,招呼我们早上做早饭,收工回来好有现饭吃。我也是睡眼惺忪,看着母亲做事远去的背影,听着墙角边的蛐蛐鸣叫,带着弟妹也赶紧起床,出来望着空中亮晶晶的星星,和煦的春风带着溪水的气息吹拂,给我们带来清新的感觉,接着马上生火,乒乒乓乓涮锅做饭。
我们这里的夏天,太阳是火辣辣的,树叶晒的都卷起来了。生产队的其他人都在家里午休,而我的母亲还在田里打猪草没有回来,为了我们兄弟姐妹能过好的,能吃饱肚子,母亲没有怨言。默默地为了这个不富裕的家,而用生命在拼博,累得她腿痛胳膊酸,但她始终坚持着,从没后听她说过悔过,母亲是勤劳的人,总是把苦楚埋在心底。
当然生活的重担压得有母亲也有一些急燥脾气。我姐姐是家中最年长的,幼时能帮到母亲的就是照看弟妹。到大了就能帮着她做一些家务。却也很能理解母亲的辛苦,但年小不懂事有时也会惹母亲生气。一次母亲收工回来,看见一只小鸡跳在桌面上吃掉了一些饭菜还拉了屎在桌子上,姐姐也是童气十足的顽皮,没有把鸡马上赶走,明明知道是鸡屎,还用鼻子去闻闻说这是什么,母亲本来做事辛苦肚子也饿了,却看见饭菜被鸡弄脏了就气不打一处来,用力把姐姐的鼻子按在桌面鸡屎上,弄的姐姐满嘴鸡屎,事后说起这件事连她自己忍不住哈哈大笑。说谁叫你这么不懂事?.........
未完待读
于文明草于听风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