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我知道的风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燃灯、猜灯谜、饮桂花酒等。
月到中秋分外明。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月亮,是一个寄寓了幻想和诗情画意的意象,是一个极具人文涵义的所在。中国人称呼月亮,有许多别致的“雅号”:月宫、蟾宫、婵娟、玉轮……这些“雅号”,是人们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也是对月亮的无限喜爱。而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传说故事,更是为月亮披上了一层迷人的外衣,给中秋佳节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它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至今,在中秋当晚还会有很多人出门望月,有的家庭会在晚餐过后把桌椅移至屋外,摆上月饼,瓜果和茶水赏月畅谈,其乐融融,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则最爱桌上各种馅的月饼了。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各家于中秋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有的灯笼上还会有谜语,年轻男女会聚在一起猜灯谜。
另外,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伐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