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学习时有很多行为是通过类比来学习的。类比学习比深度思考更直观,更易模仿和见成效。也是因为有些行为规范是他人思考后的结果,我们就直接拿来用。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很多精力。所以类比模仿行为比深度思考更为普遍。
然而类比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在意与别人的行为是否是一致的,在很多时候并不敢标新立异。因为这并不是深度思考的结果,与人一致才会有安全感。一致的行为即使是错误的也可以推诿责任。在群体中会把标新立异的人划分出来,或抛弃,或攻击。即使他是对的。
社会有道德体系,法律体系去规范人的行为,只有与之和谐相处才能安全,所以人们在它们面前是敬畏的。法律体系有强制性,争议性较小。道德体系真正靠的是自律,舆论有监督的功能。然而自律是违反与克制人的天性欲望的,所以在欲求前自律变得很难执行。舆论是评论他人的,难免掺杂主观的想法,有时猜测、恶意攻击、谣言、偏见替代了客观评价成为了舆论的风向。
客观评价人们的行为一般主要有二种:一是评成败,一是评是非。然而评论都是立场外的人以自己观感对立场内的人进行评价的。这样就会产生出问题,不是当事人,就没有当事人的切身之感,不明白他的取舍原则,取舍角度。所以评论者大都只是站在自己角度去揣测当事人行为,用自己思想去定性当事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主观思想,无论健不健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无论与当事人是疏远是亲近。所以评价出来就参差不齐。
既想与他人一致,又怕排斥在群体之外。又因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自然会产生出分别。再加上猜测、恶意与偏见掺杂在舆论中便使得许多事情黑白颠倒。所以评论永远都是当事者立场外的言辞,无论做得多好都难令所有人满意。作为当事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原则与方式。目的与取舍合不合于自己要维护的担着责任的团体或家庭的利益。愿为之付出多少努力或代价。
而如果以他人可能的评论为导向,那你就无止无休被纷扰做不成任何事情。行为在前评论在事后,不要颠倒了顺序,在意错了对象。
网友评论
坚持发扬好的、阳光、正义、正能量的一面,
坚决杜绝坏的、恶性的、与人道相违背的一面,
使人间充满友爱、包容、阳光、向上、希望,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