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为什么和犀牛过不去?非洲的匹兰斯堡国家公园内,有着大片的草原灌木丛和一望无际的草原,几乎南非所有的大型哺乳动物如狮子、大象、犀牛、非洲水牛、豹子、斑马、土狼、长颈鹿、河马、鳄鱼等都可以在此找到踪影,匹兰斯堡国家公园属于禁猎区,90年代初,公园管理员发现里面的犀牛异常死亡。
经过调查发现,犀牛是被大象强暴致死,非洲象肩高3至4米,体重5.5至8吨,而犀牛体长2.2-4.5米,体重2.8-3吨,犀牛不是不想跑。奈何象鼻覆盖面太大。犀牛的背后是视觉盲区。看不到大象接近,再加上巨大的体型差异下,犀牛很难反抗大象,在整个过程中,大象展示了平时健康个体不会有的攻击行为,从而导致了犀牛的死亡。
在匹兰斯堡国家公园和南非Hluhluwe-Umfolozi禁猎区,一共有3只雄性大象具有这样的行为,它们杀死了63头犀牛,还会袭击国家公园的车辆。
除此之外,这些大象还会袭击同类,在阿多大象公园,死亡公象有高达90%是被其他公象杀死——正常情况下,这个数字应该是6%。
对于许多毕生致力于研究大象行为的生物学家和伦理学家而言,这些袭击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变得如此异常,以致无法再完全将其归因于习惯因素。
经过布拉德肖团队调查研究发现,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有上百只大象的大群。(还是母系社会)
雌象通常在20岁前产下第一个宝宝,每隔4~6年繁殖一次,直到50多岁仍有生育能力。象的成年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14-20年,因此未成年的“哥哥姐姐”也要帮母亲分担照顾弟妹的职责,除此之外,象群中的其他成年雌象也会帮助照顾小象。(没成年之前都要在家干活)
象在他们出生后的头八年中,年轻的大象几乎都位于其母亲的15英尺范围内,(8岁之前都要跟着妈妈)此后,年轻的雌性被纳入族群,而年轻的雄性则离开族群,加入一个雄象群。
在雄性象群中有年长的象,也有很多年轻的小象。年长的雄象是会教给年轻的小公象们如何举止、行为。
然而随着人类对森林的砍伐,以及狩猎者数量的增加,象社会的这种结构实际上已经因多年栖息地的丧失和偷猎,以及官方系统地扑杀以控制象的数量和将象群转移到栖息地而遭到破坏。
因此,很多的刚成年的小公象并没有学会如何“谈恋爱”,如何繁衍后代。因为没有长辈的引导,这些雄性小象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而犀牛身高正合适。再加上犀牛的背后没有防御设备。所以犀牛就成了受害者。
更为重要的是以下原因,
大象的大脑是陆生哺乳动物中最重的,大约5千克;神经元数量也相当可观,足有2000多亿,大约是人类的三倍。一个有趣的结构是与记忆息息相关的海马体,人类分布在海马体的神经元约占0.5%,大象则有0.7%。(大象的记忆超级好)
幼小孤象曾经目睹了狩猎者亲手杀死父母的场面,又缺少了族群的陪伴,以及长辈的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痛苦经历,损害了幼象的正常大脑和行为发育,从而小象会有极端暴力的行为。(人类的小孩如果童年受到心理创伤,也会留下痛苦的记忆)
科学家发现,这种通常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其他与人类创伤相关的疾病有关的行为:异常的惊吓反应,不可预测的社会行为,过度攻击,也正出现在幼小孤象身上。
科学家对南非犀牛的各种袭击进行的研究确定,在发生过的所有情况下,肇事者都是目睹过其家庭被捕杀而被杀的年轻雄象。
通过布拉德肖的研究,科学家为展现过攻击行为的小公象群里引入了一些较老的公象时,这种任性的举止,包括青春期大象之间异常的荷尔蒙变化都得到了缓解。(赞)
不过,只要人象之间的矛盾没有停止,小公象的异常行为就不可能彻底消失。
目前为止,科学家已成功救治了了60多头大象,帮助他们治愈了心理创伤,并将它们重新引入了野象群,在这个过程中,大象会与饲养员形成牢固的联系,这些大象还会定期带着自己出生的野生小象去和饲养员团聚。布拉德肖认为,这些大象正在形成新的群体结构
布拉德肖认为,大象创伤难题实际上是和神经科学或心理学的生理学融合在一起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它们来映射受损的神经元场,捕捉突触桥。以及扭曲的心理状态下弯曲的化学物质流。
尽管通过对人体的研究仍能了解大多数关于创伤的科学知识,但大象的神经研究仍在进行中,这将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大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