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爱看故事的人,特别是爱情故事,从小就这样。大概是因为女生的天性里总是隐藏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吧。
小时候会经常跑去图书馆看《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也会每周六晚守在儿童频道看芭比公主系列,而且是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说来也奇怪,那个时候的小屁孩儿哪儿能懂什么爱情,最多就只有善恶之分和美丑之分,可是却最喜欢王子与公主的童话。
再大一点,就会有一点羞耻心了,会不好意思给别人说,自己喜欢看偶像剧之类的,那时候的同伴会用一种打趣的眼神看着自己。
再再大一点到昨天以前,对两个人之间的爱情的最深刻的理解是“生死相随”,那个时候会觉得那样子的爱情特别美。当然,也有凄美一点的——两相守望,各组家庭,结成亲家,最后只剩夕阳西下,婆婆拄着拐杖在他的墓碑前凝视。
然后,我昨天看了《泰坦尼克号》。看他们相爱时,我就在想结局,为什么Rose 没有随Jack去?看到结局,才明白,她是带着他的爱活下来的,她为他活了下来,最后,止不住又在电视面前嚎了。镜头切到Rose 床边桌子上的相框,每一张都是他们之间的承诺,是Rose带着Jack的心去完成的。有的爱情生死相随,比如傅雷和他的妻子;有的爱情是一人为另一人生,这都是非常美好的。
在这之前,在同一天,我还看了《安娜•卡列尼娜》。我惊叹于男女主之间那仿佛要黏在对方那样的眼神,同时我也在叹息他们之间的艰难。那一段爱情在男主遇上女主的时候基调已经定下,结尾也埋藏其中。相遇时火车轱辘压死了一个人,最后安娜也自杀在了轨道上。
我一直在回想这部作品的作者,到最后恍然大悟,不就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么?又回想起他的感情经历,不经失笑,却又有些敬佩,毕竟和当时的传统价值观念对抗,结局可想而知。
不过,归根到底,在当时的一个社会情景之下,悲剧大概才是最好的结局。不是有一句话是,不如把最美的都留在回忆中吗?如果船没沉,Rose 和 Jack 会在一起吗?会在没有物质前提的基础上过得好吗?如果安娜没死,她和渥伦斯基之间在当时的社会舆论之下只会互相折磨,到最后可能两相为仇。虽然安娜死了,起码渥伦斯基最后记得的只有她的美好,哎。
这算是看了两部电影之后的一个简略的感受吧,毕竟这么凄美的故事是值得写下来的,时不时地翻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