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皇帝内经》第二讲 道以医显,从医入道:医学也是道学

《皇帝内经》第二讲 道以医显,从医入道:医学也是道学

作者: 墨鱼的夏天 | 来源:发表于2021-02-27 22:02 被阅读0次

中国传统文化都是道学,道学再高也得落到人身上。所以中国文化又是人学。所谓道,就是很多人会从各个角度去谈论道的问题,比如孔子从礼义上“礼”和仁义来谈道德问题。易经从乾坤上去讲道的问题。那么《黄帝内经》是从哪方面去讲道的问题呢?是从阴阳上讲道的问题。

《皇帝内经》从阴阳上讲道的问题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去讲,其实万法归一,那么什么是道呢?

什么是道?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如果天下的道你要是能明白,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如果不明白,你就可以从各个方面反复悟道。道,一以贯之,就是两个字——阴和阳。

《黄帝内经》里反复在论述阴和阳的问题,哲学书上也在讲阴阳,但是他会从善恶去解,但是,生命之道不是这样的。他一定是从人身上去解,一定是观天地之象,比如说阴阳的问题,在天为阳,在地为阴,落实到我们人身上怎么去讲呢?比如说气味,我们每天都要接触食物,任何一个食物都有其气,有其味。气从天来,味从地来。天就是春夏秋冬,地就是五行。

西药讲成分论,中药讲性味论。

所谓性味论就是在讲阴和阳。人参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价值,实际上所谓天气就是春夏秋冬。百年的春夏秋冬滋养一个百年人参,所以一个人参得到很多的气。味就是要得高山之厚,所以山上的人参才是好人参。南方地特别薄的地方是长不出人参的。所以,任何一个东西我们都要看他得天多少气,得地多少味。北方冬小麦,夏季收获,他就是得一年四季之气。我们传统文化非常讲究,任何一个东西都要看他得多少气。而现代文明,就是快速的,碎片的文明。现在很多东西都讲求快速,就比如现在的水生大棚蔬菜,其实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因为他们得不到天气也得不到地味。这个就是阴阳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

实际上你吃的米和面都是在吃天的气,四季吃的是地下的五行。

从医入道是捷径。修行最终要完成的就是明心见性。所谓修心,修的是气脉的平静,修的是气血的平静。如果气血不平静,心是得不到宁静的。在中医里关于心的认知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比如说:心之观为思。民国的时候西医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传道士把西医带到中国,他们特别希望中国人都能够接受西医,所以他想跟本土的医学有一个链接。但是中医又不接受西医,所以西医就发现一个问题:中国人永远认为人是用心来思索的。而西方人认知到人是用大脑思维的。

心之官为思,如果心血不够强大,思维就会无力。

心主血脉: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把血脉打到各个末梢。大脑就是末梢,手脚也是末梢。子宫也是末梢,手脚冰凉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心血不足。为什么冬天会手脚冰凉,因为所有气血都回到身体里保护五脏。所以心血不强的话思维就会有问题,因为心血没有到末梢。

如果手脚冰凉,思维力就会不够,这个时候就可以多活动手指,活动脚。比如说转手腕和脚腕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法。转手腕的时候顺时针向里转,慢慢攥拳。慢慢活动手脚,调运气血的同时也保护了大脑。女孩子手脚冰凉的子宫一定寒,因为子宫也是末梢,上面供给不到,下面自然也供给不到。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是负责吸收营养的。小肠吸收能力弱的话,心力也会不足。心在志为喜。心智被憋了,不喜悦的话,头脑也不会太清楚。明心你就要先知道心是什么,知性,性情这些东西原则上讲都是天性带的。性是藏在心里的,发出来的是情。性情和情性都是从五脏六腑而来。我们之所以燥病都是因为贪嗔痴慢疑。贪伤肾,不是贪不好,过贪就是不好。贪的坏的东西太多就会给肾很大的负担。所以过贪不仅伤肾而且伤元气。嗔伤肝,嗔怒就是发怒,被憋、生闷气,这两种情绪对肝都是有损伤的。痴伤心,痴就是无明,无明在很大程度伤来说就是自以为是。慢对应的脏器是肺,慢伤肺。慢就是高傲,轻慢。比如高傲的妻子,丈夫就有可能在外边寻欢作乐,妻子的高傲就会伤肺,最严重的是有妻子得了肺癌。疑伤脾,过思伤脾,中国人的心思特别重。脾胃疾病也特别多。

我们要想明心见性,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心,什么是性。然后我们才能够对治它,就是如何化性情的问题。

所有的大病都跟情志有关。所以我们要有很好的生活态度。化性情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了解五脏六腑发功能。同时了解如何化性情。

相关文章

  • 《皇帝内经》第二讲 道以医显,从医入道:医学也是道学

    中国传统文化都是道学,道学再高也得落到人身上。所以中国文化又是人学。所谓道,就是很多人会从各个角度去谈论道的问题,...

  • 道医知识讲座

    道医知识 传承道医济世精髓,弘扬道家养生文化。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熬夜是...

  • 中医理论中的女性生殖健康

    愿天下无病痛 换个方式来了解我们的身体。 《黄帝内经》——医之始祖,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 《皇帝内经》告诉...

  • 养生之道,讲究未病防病

    《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故预防医学被称为第一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二医学,康复医学为第三医...

  • 健康生活靠自己

    医道,就是生活之道。《黄帝内经》是一本奇异的医书,它谈的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物。“道以医显”—-医道是中国文化...

  • 道医-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二)

    活人与死人的区别。 道医-中医是活人的医学。道医-中医的起源是道家、道医的历代祖师以自己的身心性命为实验品...

  • 2019-05-10

    以文入道,以道入玄

  • 德养人生 医养生命 生生相连 命命贵重<一>

    (1)《黄帝内经》 源源流长医学史, 博大精深中医学, 《黄帝内经》第一部, 医养内容广而博。 《黄帝内经》共两卷...

  • 漫步人生【8群3组】熊自豪25讲作业笔记

    1 思维导图 2 罗列知识点 @医学理论 时令养生 皇帝内经 经络科学 应天秩序 &皇帝内经 春种夏长 秋收冬藏 ...

  • 贵生贵和贵自知

    今天听徐文兵老师讲皇帝内经,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他也说到了“不知医为不慈不孝”,还加了一句,不知医容易犯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皇帝内经》第二讲 道以医显,从医入道:医学也是道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oi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