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比较过人类幼儿和动物幼崽的成熟时间,你一定会很惊讶的发现人类的幼儿是如此的脆弱。
老虎的幼崽只需要5-6个月就能跟母兽外出活动;11个月母虎教幼虎捕食时,它已经能捕食小动物;2岁可同母虎分开,独立生活;3-4岁就性成熟了。人类的幼儿,需要14年左右的时间才可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人类的身体如此柔弱,婴儿时期更是如此,在不得不忍受疾病和不足的情况下,人类的幼儿想要生存,他们不得不依赖周围环境的帮助。正因为艰难,这种保障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工作靠单个家庭是很难完成的,必须且只能在社会各种力量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所以,几乎是已经被编码在了人类的基因里,人类的婴儿从一生下来,为了生存,就已经感受到必须得到社会认同的需要。
发展孩子的社会兴趣是与生存相关的事情,得到社会的认同意味着孩子将拥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可孩子一出生就面临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困境,他们处在了十分不利的地位,这最终会影响他们社会兴趣的形成。
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严重的破坏儿童的安全感。
长久以来,中国人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推崇严厉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经常出于自己的焦虑,给孩子提很多可能高于孩子能力的要求,为逼迫孩子达到这些要求,他们的方式简单粗暴,或者责骂,或者以“爱”的名义来威胁,或者羞辱,或者惩罚。小小的孩子,打又打不过,骂也骂不过,怀疑,愤怒,无助,恐惧和负罪感把他们逐渐推向了爱和柔情的对立面。
为了找回安全感,让自己感觉好些,他们会逐渐发展出几种不同的性格特征:进攻型,逃避行,顺从型人格。进攻型的孩子浑身就像带着刺,在自己还没有受到伤害之前,为避免可能的自尊受损,他们的策略是主动进攻。逃避型的策略直接就是隐居避世,与周围人都保持距离,什么都不做当然也就谈不上失败,不爱当然也就不恨了;顺从型的人强调无助感,通过表现弱小来得到爱和保护(读过琼瑶阿姨菟丝花那本小说的人应该对这种性格的人记忆深刻吧)。这几种性格的人共同的特征就是自私,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别人无足轻重。当然,他们也不可能对他人和社会感兴趣。
学校教育几乎不重视社会兴趣的培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孩子对于社会和他人的兴趣。
中国的应试教育一直以来有注重知识的传授,重视练习的传统。虽然练习对于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但是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却占据了孩子本来可以用来游戏,玩耍的时间。而孩子,需要大量的空余时间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感受和他人建立深度链接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不然,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呢,生活还有什么乐子呢?
如果,拂过脸颊的温暖的春风,大汗淋漓的夏日,冬日的暖阳,草地上冒出的新绿都不能让你感觉幸福,那什么可以呢?如果,和家人一起愉快的吃早餐,和朋友一起在草地奔跑,和自己的动物聊天,牵着老奶奶的手过马路都不能让你感觉幸福,那什么可以呢?
可是,我们的孩子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倾听,去感受,他们被隔绝在生活之外,他们离日常的幸福感越来越远,他们离社会兴趣也越来越远;最终,他人,社会,自然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只关心自己。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给孩子的困境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困境将是前所未有的。大量的工作将会被计算机取代,不仅劳动密集的工作,即使在医疗领域,计算机也正悄悄取代部分医生的工作。大部分的医疗诊断都需要依据临床检验的结果,然后遵循一系列决策树式的判断——是干咳还是痰咳,T细胞指标是高还是低,然后对答案进行推敲。拥有大数据,电脑可以更快速更准确的对决策树进行二进制运算,人类却不行。同样的,计算机也在悄悄改变着法律界的现状。美国有一个网站complete case,他们提供“首屈一指的在线离婚服务”,相对于律师的天价收费,他们的费用只需249美元。
固守了两百多年的教育方法,近20年的训练,还能继续帮助孩子适应将来的社会吗?
我们该帮助孩子为他们将来的人生做什么准备?
我认为家长能帮孩子做如下的准备:
1.基本的生存技能准备。锻炼好身体,学会做家务,一切维持日常生存的基本技能都应该学习。
2.经过严格训练的思维能力,自学的能力。未来的社会不会一成不变,所以,只有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3.培养孩子的社会兴趣。孩子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要能生存下来,能直面艰难的生活,他们的内心必须要充满爱和柔情,有能从冷酷的环境中找到美的能力。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兴趣会让孩子的视线从自己身上移开,着眼更远,更高,这让他们更容易的跨越生活中的困境,并有机会有益于社会,国家。
我不是什么专家,只是一位普通孩子的妈妈。这篇文章也仅仅是我作为一个妈妈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思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总是如履薄冰,世界是如此艰难,父母们,你们是让孩子的生活更难还是更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