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育儿书,感觉学到了几点有用的实操方法和理念。记录一下以后可以实际应用一下!
一只要重视了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科目积累、成长习惯这四大板块的学习力培养,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就撑起来了。但是,大部分孩子不是天生就有学习兴趣,学校提供的训练中很少涉及思维能力,科目积累需要有方法有陪伴,成长习惯更是严重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父母才能帮助孩子保持学习兴趣、升级思维能力、丰富科目积累、塑造成长习惯。只有父母,才能当孩子的学习力教练。
孩子主动学习的驱动力来自学习兴趣。 但学习兴趣并不等同于好玩。
对小孩子来说,学习的兴趣来自好玩有趣。
对大孩子来说,学习的兴趣来自成就感和方向感。
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麦格尼格尔讲过一个研究结论:那些追求意义和使命的人生远比追求轻松享乐、逃避压力的人生更加幸福和快乐。强调一遍,我们的人生要想更快乐,应该是追求目标,而不是逃避压力。
孩子玩电子游戏时绝大部分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只有极少数时间才是实现目标的时刻。可为什么孩子玩游戏不怕失败?
很多父母缺乏定目标的意识和标准,也不具备跟孩子谈目标的能力。
学习任务清单或者叫学习时间安排表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这些学习任务背后有没有设定目标,以及父母有没有就这些目标与孩子进行沟通。
对成年人来说,有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或值得实现的使命,会让工作和人生都更加快乐、充实。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中精心设计了目标,孩子讨厌学习、听到学习任务就厌烦,常常是因为学习目标出了问题。
在阿里巴巴管培训,给新员工第一天上课的时候都会强调一个基础习惯:做任何事,在行动之前,先定目标,并且设定的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
我们常常感叹,定目标的技能不该在工作第一天才学习,应该在幼儿园就训练。
正因为学校从来不教这个,所以大量的人厌烦定目标,害怕讨论目标。
如果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目标都符合SMART原则,那么我们一定会打心底觉得目标是个好东西。
SMART原则源自管理学,强调合格的目标要符合如下五点:
第一,Specific明确具体,不能含混。“多多努力提升语文成绩”这个目标不够具体,“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不低于85分”这个目标就是具体的。
第二,Measurable可衡量,也就是定量。“增加阅读量,培养语感”这样的目标没法度量,“每周读两本英语分级读物”就能度量了。你一个月读了8本书,就算100%完成了任务,读了5本就已经完成了目标的60%。
第三,Achievable可实现。一个好的目标,是孩子努努力能够实现的。有挑战性,但挑战又不至于大到令人丧失信心。这需要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
第四,Relevant相关性。订立的目标和其他目标或计划有一定关联,不是孤立的
第五,Time-bound时限性。没有规定完成时间的目标,不能称之为目标,叫“美好的愿望”更适合。“每天练习跳绳”就没有体现时限,在孩子看来就像一个无期徒刑。如果改成“一个月内,每天练习10分钟跳绳,直到能每分钟连跳90下”,这样就好多了。另外,年龄越小的孩子,目标时限要越短。五六岁的孩子很难盯着三个月的目标去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