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4·23读书日。
曾几何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曾几何时,读书无用,甚嚣尘上。
在我的小时候的印象中,读书是一件十分焦虑的事情。刚进小学,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一定要好好读书。在他们的眼里,读书只能读课本,或与考试相关的书,不然去读课外的“野书”。刚刚冒出一点读书的兴趣,一下被掐掉了。每天只能啃着课本,重复着做大量的练习。在父母的灌输下,“读书”是一件非常功利的事情。把书读好了,考出了很好的成绩,父母就开心。总以为以后可以跳出农门,丢掉锄头。从父母的话来说,可以洗脚上岸了。
此后的求学路,我看似在很用功地读书,但实际上又没读多少书,每天为应付考试而读书。但凡有一次月考,成绩有点退步,父母责备的话,总是那句“这段时间没读书吗”?在高中时期,语文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多去看文学书,但总是找不到多余的时间,自己也不敢冒险去看文学书而耽误了考试成绩。自己总在纠结和彷徨中度过了高中三年。
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迫不及待翻出家里的旧书,家里也只有诸如《打到……》一类的书。我骑车一个小时去同学家借到金庸武侠小说,约定一个星期要还。厚厚的《书剑恩仇录》我一个星期看了两遍。因为我说话算话,这位同学把他压箱底的《平凡的世界》借给我看了。在大学那些年头,还有时间和机会读到一些书。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我的看书时间又少了。虽然是在学校做老师,但领导一次又一次在例会上劝诫,考是老师的法宝,分是学生的命根,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学生的前途,也为了学校的声誉,教书的我,又很少看书了,回到了只读那些功利性的书,每天有做不完的模拟卷,《三·五》等教辅资料,因此被网络戏称的不看书的人在教书。
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教书真的只是一项职业,从未觉得是从事一项“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没有感受“人类灵魂工程师”荣耀。在夜以继日的教学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却是职业倦怠,有过太多的纠结、彷徨、质疑。
当我参加援疆工作,回首这几年的经历,最让我意想不到,又让我满生欢喜的事,居然是我重新读书了,读书成了我每天的日常。
如果有人问我援疆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肯定会直言不讳的告诉他,我重新捧起了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