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孩儿他爹对我食言,我俩就成人之间的诚信问题聊到了哄孩子的话题,聊得挺好,遂整理记录之,欢迎讨论与指正~
“如果小宝宝跟你说想去抓小鱼,你会怎么回应?”
“小鱼是大自然的生命,我们不能伤害它。”
“那如果这样说了之后,他还是要抓怎么办呢?”
“那就带他去抓吧,他抓不到就会放弃了。”
跟孩子打交道,要真诚,如果你虚假,孩子是会识破的。为什么有些人天然招孩子喜欢,因为他们发自内心爱这小小的人儿,孩子知道,所以愿意和他亲近。
如果把孩子想象成一个敞口的容器,我们就能够比较形象地理解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看见的、听见的、触碰到的、感受到的……都会不加过滤,照单全收。有如食物填饱我们的胃,孩子吸收到的一切将填充他的生命,与他的身体和精神融为一体,再想把其中某些成份分离出去,对他来说,会犹如自断手脚一样困难和痛苦。我们提供怎样的环境,孩子大概率就会长成怎样的人。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好的教育环境。
环境,不仅仅只是狭义的物理空间,人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尤其是照顾孩子成长的第一养育人,是最重要的教养环境,所以才会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是家庭的缩影,说的就是成人作为教养环境对孩子产生的榜样作用。
其实想要孩子好,也不难:我们自己先变好。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如果坚持这样去做,确实可以养出很好的小孩。想要孩子好好学习,我们就努力工作;想要孩子好好吃饭,我们就不要挑食少吃零食;想要孩子身体健康,我们就早睡早起保持运动习惯……我们是因,孩子是果,我们的所作所为,会比我们想象得更早在孩子身上呈现结果。如果想要孩子诚实,我们就要先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哄是哄,哄骗是欺骗。前面说的都是较常见的原因,但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解释,真实有条理的话语会帮助孩子建立起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孩子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可以看透事物的本质,辨别真伪。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让孩子吃饱穿暖只是满足了他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还需要持续帮助他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自由的人。其实教育,重要的不是我们说了什么,而是我们做了什么。真实的我们是什么样的,孩子早就知道了,在命运这双大手的推动下,他将自然而然地以我们为蓝本去成长,若想改变,就需要有觉醒自知的运气、坚韧的意志力和学习能力。
和孩子相处,还有一件事很重要:界限。对于你认为坚决不能做的事,那就千万不要拒绝后再妥协,这样孩子会知道界限在哪里,会更有安全感,引申到未来,孩子会懂得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孩子看起来调皮捣蛋,其实是因为他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所以用这种方式试探,当然,他心里不是这么想的,他不会想到用把面粉倒一地来测试爸爸妈妈的底线,在他眼里,面粉很好玩,洒在地上也好玩。当事情来临时,我们的反应很重要,即使是诸如绝对不可以浪费粮食的家庭公约,也不代表要吹胡子瞪眼地去强调。
回到抓小鱼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抓小鱼是在伤害小生命,这件事在你心里是不可以做的,这是你的立场,但是孩子就是很想抓怎么办?有一个万能方式,它可以解决大多数小孩子的问题:游戏。
你可以顺着他的话说:“好的,宝贝,爸爸带你去抓小鱼咯~”然后你可以捡一片落叶,一脸惊喜地告诉他你抓住一条鱼了,拿给他看,问他有没有抓到。可能在捡树叶的过程中,他的注意力就被别的东西吸引,转移了。或者你也可以在捡树叶的过程中和孩子聊聊天,给他分享你的童年回忆中与树叶有关的故事,来自爸爸妈妈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非常吸引孩子。
捡树叶是有实物的游戏,我们还可以玩一玩无实物游戏。
“变魔法”,编一句“咒语”,做几个神秘的动作,把你自己或者宝宝变成小鱼,互相追逐,抓住对方“这条鱼”。小孩子天性爱玩耍,更爱跟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还有一种无实物的游戏方式:可以带宝宝走来走去,然后抓一团空气,同样很惊喜地给宝宝看:宝宝,快看,爸爸抓住一条小鱼哦,它的眼睛大大的,身体像番茄一样红,还有几条长尾巴呢,你看见了吗?小鱼在看着你呢!一般这个时候小孩子会说:我看见啦!这是有关于想象力的游戏。
跟孩子说话,尽量说能让他联想到具体场景的话。我前面描述的那一条不存在的鱼,是不是很快就让你联想到一条金鱼?孩子如果没有见过真正的金鱼,他也会想象有一条红色的鱼,长着大眼睛和好多条尾巴,而这条鱼此刻被你抓住了,他会觉得你好厉害,竟然可以抓住这么特别的鱼,因为我们平时吃的鱼都只有一条尾巴和小小的眼睛还有黑黑的皮肤,他就会去抓来更加稀奇古怪的“鱼”给你看。
其实应对方式还有很多种,还可以在纸上抓小鱼(画画),在水盆里抓小鱼(你去捉他的小手,假装滑溜溜捉不住)……这样,我们既维护了自己的立场,又满足了孩子。
抓小鱼是我随口举的一个例子,其他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想象➕游戏➕移花接木。
跟小宝宝在一起,不用讲太多逻辑和科学道理,带着他玩就好了。捉完小鱼就炸小鱼,炸完小鱼吃小鱼,吃完小鱼去散步……你全心全意陪他玩了这么多游戏,他早就把池塘里那几条小鱼忘得一干二净了。不过也会有一种情况,就是上面那一套不奏效,你干什么孩子都会说是假的,那我们就要检讨自己,是不是平时的养育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不过一般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小宝宝身上,经常看电子产品或者没有大人真心陪伴的小宝宝长成中大宝宝后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失去想象力和好奇心了,这样的方式会让他们觉得很无聊。
所以,趁宝宝还小,好好养,好好哄,不要因为他年纪小,就哄骗他,不要忘记我们也是从一个小小孩长成现在这样一个大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