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作者: 仙女下凡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17:44 被阅读58次
愿我们都有这样的家

书名:《我们仨》

作者:杨绛

推荐指数:❁ ❁ ❁(三颗星)

图书分类:生活随录

适宜人群:老少皆宜

主要内容:

杨绛先生于92岁高龄以第一口吻回忆了生平她与她的先生钱钟书,女儿钱媛所经历的人间事事。语言平淡,朴素,却又真实的重现了“我们仨”的生活日常。一切平常,却又时有波澜。不管世事风云多变,“我们仨”无论相聚一起,抑或分离各地,“我们仨”的心永远在一起。

我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的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本书原意杨绛先生、钱钟书先生、钱媛各写一部分,分别记录先生与女儿、妻子与女儿、父亲与母亲的生活经历。不幸的是女儿钱媛于1997年因病去世,离开前只写了篇文章。次年,1998年,钱钟书先生去世。时隔四年后,杨绛先生执笔回忆并记录了“我们仨”的一生一世。

全文无处不散发出杨绛先生对丈夫的爱,对女儿的爱,以及丈夫对妻子的关怀,对女儿的疼惜,更有女儿对母亲的体恤,对父亲的敬爱。

不禁感慨,人生短暂一束光的时间,能有如此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再多不平的经历,不顺的生活,再苦的日子,也能品味出几分甘甜来。

我羡慕这样的“我们仨”,我庆幸我也有着这样的家庭。

刚看完,合上书,我甚至不记得书中具体记录了什么,只记得大多是些稀疏平常的生活点滴,无他。不知为什么这本书会看到许多人不忍手捧去读。

细细想来,能断续忆起的有几处。

1、充满爱

妻子爱丈夫:

杨绛先生接到电话找丈夫,要丈夫开会。杨先生深知老伴已是84岁高龄,疼惜他奔波。

忙说:钱钟书病着呢,我是他老伴,我代他请假吧。
杨先生在产房的日子,钱先生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房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他放心回去了。
然后,下一次,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了。
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了。

丈夫爱妻子

朋友圈看过许多别开生面的花式虐狗秀恩爱,什么香奈儿香水、迪奥口红、一束玫瑰、直白的红包,而在我看来最可贵的秀恩爱应该是钱先生的这种打开方式。不信你看:

我们两人的早饭总是钟书做的。他烧开了水,泡上浓香的红茶,热了牛奶,煮好老嫩合适的鸡蛋,用烤面包机烤好面包,从冰箱里拿出黄油、果酱等放在桌上。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饭。然后我收拾饭桌,刷锅洗碗,等他穿着整齐,就一同下楼散散步。

而以上于杨先生而言,不过是平常的不过再平常的事情罢了。

女儿爱妈妈

一日,女儿钱媛有低烧,杨先生要她早睡,可她偏不。因为她知道晚上妈妈要去朋友家听音乐。她知道妈妈怕黑,但也乖乖躺下了。

杨先生出门走到不远处还是怕黑回来了,却发现女儿只是躺下,并未睡着。

2、爱读书

爱读书,一家人都爱读书。一家人为了读书都放弃很多。

钱钟书先生为了抽出时间读书,时常拒绝很多在他看来不必要的会议、活动,甚至在世人看来很多加官进爵的好机会,他都不曾贪恋半分。

他在清华四年,连很多附近的景点都一次没去过。他在牛津,假期全部用来投入读书。

杨绛先生也极爱读书,她在牛津陪读期间,给自己定了一张课表,一本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她说:

“能这样读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女儿钱媛也极爱读书,即便在重病之际,仍不忘读书,写字。可能,父母的耳濡目染早已给了她最好的教育氛围。

3、敬业精神

在物质匮乏的时期,杨先生与钱先生都居住于很狭小环境很恶劣的小屋。但是,他们依旧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钱钟书安闲的校定他的《管锥篇》,我也把《堂吉诃德》的稿子重看一遍,交给出版社。

钱媛也在父母的熏陶之下,仍旧在繁重的课业下,认真的改学生的每篇作业直至深夜。母亲劝她少认真些,求也不得。钱媛有时候有些像三毛,坦率又执着。

有段话,仍旧在脑海回荡:

杨绛先生说,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的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相关文章

  • 《我们仨》读后感

    相亲相爱的我们仨,血脉相连的我们仨,无法分割的我们仨。 我们仨经历了人世间诸多苦难,最终却没换来诸多幸...

  • 2017.04.27“最美不过绛书恋”

    《我们仨》 1.①我们俩老了 ②我们仨失散了(思女儿,思丈夫) ③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回忆“我们”仨) 2.我们仨...

  • 我们仨

    我们仨 这个我们仨不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不过呢、也是家人、尊敬我杨先生、 我一直想写关于我们仨的所有小事件、每...

  • 我们仨

    我们仨不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们仨是地地道道的三秦汉子,是妥妥的画乡人。我们仨都是农村孩子,有着相似的童年,却...

  • 生活中的思念——我们仨

    《我们仨》 仨念“sa”。 仨汉字拆分左边“个”,右边“三”。 我们仨:三个不同人,又是统一的整体。 《我们仨》是...

  • 我们仨  第二部

    第二部 我们仨是谁 我们仨是谁?我们仨暂时还算不上一个集体,并非如杨绛先生笔下彼此之间都亲密无比的《我们仨》,但于...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

  • 2018-04-03

    我们仨!!!

  • 彩云易散琉璃脆——读杨绛《我们仨》

    我们仨

  • 我们仨:(一)招财记

    我们仨:(一)招财记 我们仨:(二)叫你名字你敢答应吗? 我们仨:(三)爱吃嘴的家伙们 民间有个说法:多抱小孩(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tp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