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馨语馨愿
《一朵莲穿过盛夏》初读

《一朵莲穿过盛夏》初读

作者: 书冰 | 来源:发表于2022-07-13 06:36 被阅读0次

七月,一朵莲穿过盛夏,飘飘然而至。傍晚准备吃晚饭,手机显示快递到了。按日期算我猜知是前几天联系的女诗人、网络作家株梓,寄来的诗歌散文诗集已到。

迫切想看到书的内容,直奔宿舍办快递室。中通的快递非常好找,我一眼便望见了黑色皮封袋的它。边走边拆,一本淡粉色封面印上一丛绿荷粉莲的书,如明亮的阳光,映入我的眼帘。说起来,关于这本书,这里边还有个小故事呢。

在“汝城作协友人”群里,我是后进者。与县里文坛各大腕同群,我有些受宠若惊。我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没有在文化事业单位有个一官半职,唯有一颗热爱文学的赤诚之心。缘于多年前与文联宋主席相识,且因两篇简书作品《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记忆中的柴火灶》,而得其青眼有加,有幸被邀。

久了才知道,其中大部分是县中学教师,及各文化事业单位翘楚者。其间不乏省市作协会员、市楹联会员、音乐协会会员、散文诗歌会员等。我结识的作者株梓,正是一位在当地久负盛名的散文会员,也是省诗歌学会会员。我在哪,都习惯了潜水,此处也毫无例外。平常会关注群内动态,聊天内容无一例外会仔细一看,了解他们的观点与思想。长期的观察,我特佩服株梓的渊博知识,及她看问题谈文学创作的独特视角。

她又是市音乐协会会员,我想文章会更有音乐的美感吧。搜索其朋友圈,了解到更多个人信息,原来她还有这么多荣耀啊!深耕文坛几十年,写岀数百万字的作品。她的诗歌散文集《一朵莲穿过盛夏》,我早前便久有耳闻,只是无缘一睹,此刻在她的朋友圈蓦然一见,便心动不已,原来仰慕的作家正在眼前呀!突然决定要结识一下这位女诗人兼作家。

于是请求加好友,通过后便厚着脸皮请教,因为我们是家乡人,而她的诗歌散文内容,所歌颂所感想的正是家乡的山山水水,还有家乡独特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景观。当然也有许多作者对亲情、乡情、爱情的表达,我只是大致一翻,尚来不及细读。谈及她的作品,表达仰慕之情外,我提出了要买她的书来阅读。

不想,人家只愿意送。还说“文友之间收费不好意思”,我其实是想要她的亲笔签名书,她朋友圈有晒其书法作品。字,非常漂亮!也难怪,书协的人,字不会差到哪去。再者由作家本人邮寄,收到她的作品拜读,不也是一种荣耀吗?付出相应的价值,是天经地义的事。几番“争论”,我败下阵来,欣然接受她的馈赠!既然有共同的爱好,又何必一直纠结于个中小事呢,我也正是此意呢。

进一步了解到,株梓的文学创作路,是在看了她书中的作者简介及书尾写的跋。株梓本名朱金萍,应该是七十年代生。说到文学,最初的萌芽,来自她的家庭。她的母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大学毕业后,当了几十年的教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人生经历与成就着实不多见。而她的父亲出身贫困,自小便砍柴贩卖挣来学费,到县城读初中,成为村里鲜有的几位“秀才”之一,并且最终得以跳出农村。家庭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父母的熏陶与言传身教,是她走上文学兴趣之路的启萌。

读书时候,沿着这一兴趣的萌发,她积累了丰厚的阅读量。初中时,遇到了影响其一生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几乎每一节作文课,老师都是把她的作文当范文来朗读和讲解。我想这对一位学生来说,是无限热爱和无限肯定的。我中学时代,也曾被老师这样优待过,可惜没有坚持下来。株梓一直坚持努力着,她的创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不断有诗歌散文、长篇小说见诸报刊杂志与网络平台上,她最终开出了人生那朵美丽的莲。

有序的生活,是写作的保障。持久的热忱,也是写作的保障。近来生活难得有序,写便成了一种应付,我本最烦这样的状态。看了书中作者的讲叙,明白了写是长期而为之的事,每个人都会有非此即彼的事。不必忧心自责,也不必惶恐不安而生放弃之心。及时理顺生活与工作中的事,以持久不息的热忱来应对,那么写又是一件使自己愉悦又颇有意义的事了。

书尚温热,墨香犹存。我想,祝愿每一个文字爱好者,如一朵莲穿过盛夏,结出诱人的果实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朵莲穿过盛夏》初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utz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