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参加的一个社群有个小伙伴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勾搭上大咖,拔高自己的思维?”。
一时间一堆热心的小伙伴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去在行约,有的说可以去大咖的微博下坚持不断的留言,也有的说报名大咖的社群并在里面多说话等等,方法五花八门,听着都很有效果。
我想了想,输入了这样的内容: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刻意的去找和大咖连接点,主要还是要找准自己深耕的方向努力精进,当自己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再想想能帮别人(当然包括大咖)干点什么,顺其自然,自会连接到大咖。
果不其然,我的回答很快就被刷了过去,我并不知道那位小伙伴有没有看到,其实我想说:如果自己不优秀,无论连接到谁,都没卵用。
图片来自网络今年年初,知识付费火热的进行着,焦虑的迫使下我也报名了很多大咖的课程,进群后跟着大咖学习各种五花八门的干货:阅读、时间管理、写作、公众号运营等等。
当然,我也加了很多大咖的微信,那时以为这是很重要的人脉资源。
直到某天,看到有个小伙伴发朋友圈:某某大咖的新一期训练营开营啦,详情请看大咖朋友圈。当时第一反应:我不是有他的朋友圈吗?我怎们没看到。
飞快点开这位大咖的头像,打开他的朋友圈却发现——我被删除了。
说实话,当时还是蛮失落的。
但仔细想想,人脉不正是这样?你对他人无用,别人当然不会让你占通讯录中那个宝贵的名额。
人脉资源就如同一张蜘蛛网,虽然有很多结,但中心站着掌控全局的永远都应该是自己,而不仅仅是堆砌出的一张名单。
图片来自网络以前长辈总教导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出门在外要广交朋友,而他们那一代人大多视其为金玉良言。
某位长辈曾在机关工作,辉煌时混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那时的他很少着家,不是在应酬,就是在去应酬的路上。口头禅永远都是:我有一个朋友XXX,是某某领导/某某企业家。
与熟识各类成功人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儿高三开家长会,他竟然跑去高二年级找教室。
没过几年,他的直属领导被调查,包括他在内的几位下级停职配合检查。而那些平日里他所谓的朋友当时个个视他为瘟神,唯恐被殃及。
打电话不接已算仁慈,有人甚至在他路过水坑时故意开车经过溅他一身泥泞。那时他才发现原来只有家才是他永远都避难所。
经过此事他看开了许多,现在的他每天跟着媳妇买买菜,做做饭,偶尔围在路边棋摊跟人杀两盘,没事时挥毫泼墨练练书法,抽空全家自驾游。回归家庭后,越来越内观自己的他,生活反倒充实了起来,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慢慢多了起来。
是的,朋友多了路好走没错,但真正的朋友不是那些你得意是锦上添花,你失意时落井下石的人。更不是你口中那些时常提起值得炫耀的人。
只有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关注自己,寻找让自己踏实的力量路才会越走越宽。
图片来自网络曾经看过一段小S的采访视频,回忆她刚出道的那几年,为了增加曝光度,参加各种节目,却常常被观众吐槽。长得不如大S好看,身材不如某某明星,只会装傻扮丑,这让她一度很自卑。
谁能想象现在电视上那个妙语连珠,常常将来宾问的哑口无言的犀利女人,曾经一度活在自卑中,甚至连开口说话都要别人从旁鼓励。
那几年的小S仿佛很丧,就连谈个男朋友也会被劈腿。即使她身后站着的是台湾综艺教父伟忠哥,但她的事业却仍没有丝毫起色,还是要去不知名的节目串场扮丑,还是要忍受工作人员的刁难。
好像一切都一团糟,但这个姑娘就有一个特点,骂她的人越多她越有想挑战自己的决心。
倔强的她,在观众的质疑中慢慢地琢磨起自己的主持风格,试着突破电视台给她的人设。她开始在节目直播中说“老娘不稀罕”,开始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开始放飞自我摸男嘉宾肌肉,开始说荤段子,这一切都只是她挑战自己的一次次尝试。
终于,《康熙来了》让她大火,她与康永哥一张一弛,一动一静的主持风格让台湾的访谈节目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那些曾经瞧不上她的观众慢慢开始喜欢率真的她,那些曾说她没前途的同行开始对她刮目相看,那些曾经她费劲主持还被惨骂的节目开始重新邀请她去做嘉宾,甚至那个劈腿的男朋友也来到她的节目上与她和解。
现在的S谁还敢小瞧,喝醉后随便在微博上发个视频都能上热搜,更不用说每年接到手软的广告了。
圈子还是那个圈子,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前后差距会这么大呢?并不是因为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比伟忠哥更厉害的人,而是这个姑娘懂得提升自己的价值,她知道只有改变自己才可能得到更多。
只认识大咖有什么用?自己利用价值最大别人才会在你身上花费的越多。
在这个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人都无法静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我们总是想走捷径,弯道超车。
越来越多的人想通过连接大牛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忘记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想劝劝那些想方设法链接大牛的小伙伴们,多花点时间精进自己的技能吧,与其不遗余力的链接大咖,不如有朝一日自己做大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