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
不要小瞧了饮食上的包容性,这对性格的养成也是有很多影响的。
一直觉得,作为一个爱吃的人,怎么可以挑食呢?一旦挑食,则意味着对某一食材或口味而衍生的众多食物都关上了大门。
20多年的亚洲胃,几年的欧洲胃,让我一边旅行一边养成了探索当地食物和口味的习惯。去了解世界,除了看不同的风景,还要了解当地的习俗、文化,而吃当地人吃的东西、感受当地人的口味,变成了我的习惯和爱好。
而为了增加体验的广度,我开始尽量选择不在同一家餐厅吃两次,或者同餐厅也选择不同口味的食物。
所以,我从未随身带过泡面,也本身就对泡面不感兴趣。毕竟,在当地的时间和机会有限,去逛当地的超市,只吃当地的食物,拒绝连锁快餐,是我的准则。
在旅行的过程中,我养成了两个习惯:
1. 尽可能吃当地风味的食物(一期一会,入乡随俗,了解当地文化。)
2. 尽可能不去同一家餐厅两次(好奇心趋势。毕竟餐厅那么多,不舍得只守着一家。)
除了用眼睛、用双脚去观看、体验所到之地,我还在用我的“胃”去记住每一个地方。
然后,自己的胃包容了,也会努力做到去包容他人的胃。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只积累个人喜好,不评价他人。
去尝试、去理解当地的文化。喜欢,更好,算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增加体验。不喜欢,也没关系,也是体验、也是经历。
但是,即使不喜欢,我也会说“不太合乎我的口味”,但绝对不会在和当地朋友聊天时露出嫌弃的表情和语气,更不会去评判并认为它们奇怪。毕竟,当别人将自家美食介绍给你、把自己喜欢的味道分享给你时,冷冷地、甚至嫌弃地回复“不喜欢”“讨厌”、甚至再补刀几句,很是失礼了。
就像我们亘古不变的南北大战,甜咸豆腐脑、甜咸番茄炒蛋、甜咸粽子、甜咸汤圆,还有被广为嫌弃的五仁月饼。早些年看到时还会跟着开开玩笑,之后就觉得这种玩笑开不得,争论本身也很无聊。
毕竟,食物没有错,而一直流传下来也自有其道理,或许是适合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口味,食材种类。而人,顺应环境而生、而食,也受到传承的影响,所以,有不同的口味和习惯再寻常不过。反倒是“同一化”才是可怕的,因为这意味着不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而粗暴地评判,以自我为中心,也不尊重差异性的存在。这样,只会让视野和性格都跟着越发狭小。
所以,我是个没有中国胃的中国人,在国内就吃各种中华美食,在海外,也可以尽快融入当地,毫不依赖泡面。虽然冷的三明治、生的刺身、单调的炸鱼薯条、咯牙的法棍……粗暴又乏味,最初尝试时口味和身体都不适应,但带着好奇心去试、留给时间去习惯,有些,或许就变成了喜欢的味道。
顺便,我热爱五仁月饼,喜欢甜的或咸的番茄炒蛋。生于北方,一直吃的都是咸豆腐脑,甜汤圆,甜粽子,若不是社交媒体的兴起,我都不知道还有口味相反的同类食物存在。但在上海时吃到的甜豆花也很好吃,被朋友安利了酥皮掉渣的鲜肉月饼并觉得很稀奇,而带肉的咸粽子也不错。
世界如此丰富多彩,让胃也跟着多去体验、去包容,不是更有趣么。
口味变化
当然,包容度也是随着时月而慢慢改变的,然后,不断地感受到自己口味的变化,也能够接纳以前不喜欢的口味。
还记得小时候,抱着“上好佳”和“浪味仙”这一包包的膨化食品吃的时候,还要小心翼翼地向买给自己的妈妈问一句“妈妈不吃么”,每次妈妈说“不吃,我不喜欢吃,你吃吧”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小开心的,自私地窃喜于没有人跟我抢食物。虽然一边开心地饱口腹之欲,一边有点愧疚地觉得,妈妈一定是因为不舍得吃才那么说的。
小时候不喜欢吃鱼(作为一个海边长大的北方人,真是有点愧对这优越的出声环境),不爱喝牛奶(其实是幼儿园用奶粉兑的),不爱吃姜,不爱吃芹菜……慢慢地,主动或被动的,这些食物全部能接受,甚至变成了自己喜欢的食物们(不过,纯牛奶依然除外,大概是有几分乳糖不耐受吧)。
学着吃鱼,是知道它的营养价值高。
爱上吃姜,是因为体寒。其实,也是因为需要自己做饭吃,父母传授着用葱姜蒜炝锅的常识,慢慢地,就习惯了姜的味道。而且,在英国尝到了姜味巧克力,很喜欢,打开了我对巧克力的新认识,也改变了我对姜的感受。
开始吃芹菜,也是因为知道了它纤维含量高,对减肥有益。即使它香气特殊,并不能被所有人轻易接受。
在调节身体的时候,甚至为了健康,可以吃微波炉清蒸的茄子而不加任何调味料。回想起那时的自己都觉得了不起。
上好佳的鲜虾片和薯条、小吃摊上抹了五香酱、辣酱的炸串们、街角边几块钱一份的牛筋面或者炒米线……都变成了10几岁中“最美味”的食物。每当想借着回忆童年而去尝试这些食物的时候,发现都不再适合当下的自己。是食物味道变了么?是小摊的老板、老板娘技术差了么……?
大概,只是自己变了。
长大了,理性了,会为了健康而去选择食物。而慢慢的,发现自己的口味竟真的跟着变了。也才理解到,原来以前妈妈不吃我的零食,是真的如她说的那样,没那么有兴趣。
现在的我呢,还喜欢日本的纳豆(即使对很多人来说,它口感怪怪的、味道臭臭的),喜欢素得不行的“一盆草”的沙拉盒,喜欢清淡的、原味的饮食,对油腻厚重的口感不再向往,喝不下加糖的茶饮料,不喝可乐,也几乎不吃薯片……
人,原来可以主动塑造自己的味觉和感受。而不断的接受、更新,观察自己的变化,也是有趣的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