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贯通
释家多托于世外,道家则隐显不定,可进可退,唯儒家文化立人文之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来源。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理想的政治、理想的人格,其价值标准,多来源于孔子。
天道混沌,阴阳互化,善恶是非,各有其数,然人性之光辉永存也。孔子执其一端,“知其不可而为之”,为道家所“诟病”,“累累若丧家之犬”,而他欣然受之。“其智及,其愚不可及也。”学术思想的权威,非帝王将相之可为,世则尊之为“素王”!
现今时代发展,工业化、网络化与虚拟化,对人类精神文明提出严峻挑战,每思及此,我忧思难释,颇为不安。
一、以资本为核心的市场化,使竞争日益激烈。多数人生活失去了从容与平淡,更多的是欲望与压力。老子三宝,“勤、俭、不敢为天下先”,对现代青年来讲,则不知其所谓也。每观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乏味支撑,常油然而心酸。年轻一代的精神将何托?这是一个严峻的话题。
二、中国几千年的宗族社会机制已经分离崩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老年父母与子女分居异地,生活虽看似丰裕,而老无所养的问题日益突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谁来做这个最为沉痛的道德答卷。
三、网络化与虚拟化,使更多年轻一代在虚拟空间中成长,人类的精神文明面临新的挑战,人类将如何在虚拟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身精神的价值呢?这同样需要一个答案。
每思及新生一代的精神安乐,我悲思沉痛,所以很想在孔子身上找到答案。而《论语》一书,多被断章取义,而很少有人能从思想及文脉上进行贯通,对孔子的精神的理解自然未能做到准确的把握。以上二方面原因,这是写这本《论语贯通》的动力所在吧。虽然我学问不精,但忧思所在,很想为现代青年找到精神的归依与修养的良方,故勉力撰写此书,作力所不殆之事,为抛砖引玉之作,请方家不吝指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