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
读书这件“小事”——解答你的读书困惑

读书这件“小事”——解答你的读书困惑

作者: 橘璇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4-01 17:44 被阅读0次

    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课分的很细,有练字课,作文课,还有专门的阅读交流课。语文作业最多的也是摘抄读书笔记和写读后感。我的老师说:“现在是你们最有时间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多读。”当时我十分不理解,什么叫“最有时间读书”,我们还要忙着中考,高考,读书都是忙里偷闲,上了大学,找了工作甚至退休之后岂不更有时间?

    然而十年过去了,读书最多的时候确实是当时那几年,我摸着当时写下的厚厚的读书笔记,摸着用铅笔在书上做的批注,没有立刻温习当年的笔记,选一本好书读一读,却立刻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发到社交网站空间——我怀念那“最有时间读书的日子”。真是荒唐。

    我们读书的时间去哪里了?我们读书的情怀和习惯去哪里了?读书是否变成了形式主义和一时之趣?纸质书和电子书,书籍和网络平台的文章推送,“书非借不能读也”与“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这些是怎样的关系?读书之风的消退还会消磨什么,畏惧读书之风的消退又会催生什么?我们需要去反思。好好反思。

    一、关于纸质书,电子书与平台推送的文章

    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那我们就从阅读内容的载体形式出发开始聊一聊。近些年,“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关系常常与“深阅读和浅阅读”的关系联系在一起讨论。在我看来,读纸质书给人带来了仪式感,它是一种实体工具。最起码我们要手捧书籍,找一个光线好的环境。最好安静一点再配上一杯咖啡或热茶,来点轻柔的音乐。纸质书的封面,纸质的质感,排版设计,文字的大小字体,插图的颜色,买这本书的花费或借这本书的经历都会影响阅读者的读书情绪,纸质书可以写批注,可以夹书签,可以折个页脚,阅读完成的部分不管厚薄拿在手里都是成就感,淡淡的油墨的味道混合崭新纸张的味道如同花蜜,吸引我们去探索书里的新世界,汲取新知。可以与人体接触,可以同时调动视觉,触觉,嗅觉和人的情感,这些是电子书有所缺憾的地方,也让人产生读纸质书更印象深刻的感受的原因之一。同时电子书大多廉价易得,而且因为著作权的原因资源有限,所以容易让人觉得纸质书更有价值更为正统,电子书只是获得阅读资源的近道而已。

    电子书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因为便捷,省时,传播快的特点迅速吸引了手机电脑爱好者。但是,它能迅速地走红,也就会有其他形式迅速地比它更红——那就是网络平台的推送。有图,有背景音乐,联系强大的社交网络,每期都短小更省时,内容或更加直白或更加有趣。平台分分钟加关注,文章随手可以转发。睡前刷一刷——自己这一天不空虚了,因为相比刷朋友圈自己还读了点东西。排队,坐车刷一刷——零碎时间利用。

    后来又出现了“标题党”,在这个看人看颜值的年代,看文也开始先看标题。可以理解,毕竟这是关于人的第一感受,毕竟网络推送这么多读书时间那么少,想要让读者翻自己的“牌子”必须做好“吸睛”“求关注”的工作。但是问题来了,有趣的标题下内容真的有深度有有价值么?精神娱乐精神放松的糖吃多了会不会“生蛀牙”?收藏了好文,读了多少;读了好文,理解记住了多少;记住了好文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读个什么劲儿?

    快餐零食营养液有它们的优点,但我们生长在土地上还是要多吃点质朴的粗粮果蔬。新知总会变成明日黄花,真理有时也会被推翻,书籍给予我们的不单单是字面的意思,更是传授给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辩证的思考方式,让我们作为人就要学会发挥脑的作用。电子书也好纸质书也罢,买正版,认真读,尊重知识,都会得到知识的回报。

    二、读书与工具

    关于纸质书的乐趣,其实除了书本身内容之外,在上文中也提到与很多附加要素有关。比如读书工具和文具。读书是有技巧的,想要更好地把握一本书的大意又很多方法,比如斋藤孝在《读书力》中提到有“三色笔标注法”,吉田松荫主张“摘要法”。动用一定的工具,给予感官更多刺激能使印象深刻,趣味增加。爱读书也会爱书,所以日本人常常会给书加上各式各样的书皮。同时不同风格的书签,不同颜色的笔,或华丽或文艺的摘抄本和纸张,还有胶带贴纸,播放器里读书音乐专辑,桌子上有读书时喝的茶水饮料……所以书店常常或将卖书和卖文具合二为一,或将阅读区和咖啡店结合。所以让人觉得读书成了一件非常隆重的事,一件需要提前特别安排的事,一件文艺范儿高逼格要发一条朋友圈来纪念的事。

    过度的在意让读书走上的形式主义,读了什么不记得也变得不重要,自己只知道我做了“读书”这一活动,有过这项行为。最初的阅读在变得弱势,人们恐惧想要恢复,催生出与它相关的物质形式来带动。但是“买椟还珠”却是不可采取的。读书只需要带着喜欢且单纯想读的心情,去打开书本,或写或标,坐亦可站亦可。兴高之际读一整天也行,繁忙之际只阅几行也行。关键读时我欣喜,读时我有得。

    三、“我没时间读书”

    谈完了“书”与“读书”,需要解决最后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开头所提及的问题:读书的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两方面,一个是不在于如何去寻得时间,而在于去找到爱书的情怀。所以我认为最好的读书状态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如同一场漫步时的偶遇。另一个是读书的方法和效率。

    《缘来非诚勿扰》上讨论过恋爱和工作冲突么这个问题。结论是两者虽然都要花时间,但不是对立的极端,工作是生活一部分,恋爱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都需要人拿出一定的心情去做才会处理得好。

    有自由的同时必然有诱惑,前期有钱买买买,后期吃土剁手断舍离。前期吃喝玩乐随便浪,后期挑灯夜战赶“deadline”。其实这些都源自内心的意愿,读书的时间也是。我认识的一位小有名气的写书评的学姐在国外留学时买了一些书,我问她如何带回来?她说其余东西扔一扔,就有空间了,毕竟书才是最重要的。爱书,才会愿意付出。有想法意愿的人,才会找到自己的路。

    另一方面,关于读书方法,不谈方法,只谈标准和效果。方法因人而异,人类的大脑总会有奇思妙想。那么回归读书最初的目:获得知识,所以读书只要抓住大意主旨,顺便有自己的发现就行了。无论你是一页一页读还是跳着读,无论是读了百分之二十还是八十,无论是用笔标注还是心中默念,无论是睡前记忆还是清晨翻阅。都好。仪式感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心灵的敬畏和摒除杂念。

    当时老师说:“现在是你们最有时间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多读。”我以为我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但其实没有,因为老师说“现在”是你们最有时间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多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这件“小事”——解答你的读书困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ey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