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视频讲解,贴主讲到自己小时候,因为回答不上简单的问题,他的老师曾经对他母亲委婉的表达了:“这个孩子很笨,不是块学习的料”,然而现在这位孩子才15岁,不仅上了私立高中,学费生活费不仅全部自己挣,还每个月给他母亲2000元生活费,他自己打趣说他就是老师当年口中的笨孩子!他回忆自己小时候,之所以连最简单的学习问题都回答不上,不是不会,而是担心答错,紧接着由于过度害怕而导致紧张,大脑已是一团浆糊,又怎么能思考出正确的答案呢!后来他看了一些相关的心理讲座,才明白那时身体已经过度害怕而进入了一种保护机制,身体为了避免这种过度紧张造成的伤害,就会形成一种左耳进右耳出的保护模式……
我看到这里,想起来了自己的一年级,我多次回忆小时候上学的经历,因我提前一年上学,而且之前并未参加任何学前班,幼儿园老师也不会教学前教育的知识,一二年级,我是班级妥妥的“差生“”,我并不是不会做题,而是因为认识的字少,不懂试卷的做题要求,当时胆子小也不敢举手问监考老师题目要求是什么,所以导致我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一直到二年级下班学期,随着认字量的增加,我的考试成绩开始逐渐上升!
我小学初期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是位脾气暴躁的中年妇女,每次我作业不对,我还没搞懂自己哪里做的不合适,就会迎来本子的一顿劈头盖脸的指教,而且因为学习不好,老师还对我们班级4位同学设立了特殊座位,在班级最后面,每次检查作业,都是绕过我们4人,即使我一笔一划非常认真的写完所有字,把本子拿到老师面前,老师也会装看不见,那会幼小的我一直在反思,我到底哪里做的不对?老师为何批改别人的作业,我的作业为何老师视而不见?
父亲对我学习的指导,也没耐心,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小学一年级正是所有孩子摸索新知识的阶段。父亲脾气急躁,每次问我学习上的问题,我大脑还没来得及思考,都已经被父亲暴躁的吼声吓得大脑一片空白,脑袋真的是跟浆糊一样,哪里还有思考的余地!
想想自己小学一二年级的生活,我都好想抱抱当初的自己!
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份安全感是孩子成长路上心中的压舱石,温柔与严厉可以并存,耐心和严格的家教可以并存,孩子虽小,可也是独立的个体,并不能因为幼小而忽视那份需要和被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