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人性受约束的观点的人,相信人性无法改变,它是永恒的。我们有一些本能,有一些欲望,它们是有生而有之的本能或是上天赐与或是经几百万年在进化中形成。这些本性不会很快改变,至少在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的,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论好坏,我们只能接受。
嫉妒是人性的一部分,嫉妒没有好坏之分;愤怒也无好坏之分,抑郁和焦虑也无好坏之分,那是人性的一部分。
问题在于,我要选择怎样的行为,去表达情感?道德在此介入,我可以选择道德和不道德的行为。
比如对待最好的朋友,我仍会嫉妒最好的朋友,但选择对他宽容和亲切。
认知也是如此,我可以感受它,因为情绪是无法改变的。但不代表,我要屈从于对那种感受的想法。
“主啊,请赐我安详,接纳我不能改变的事物。
请赐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东西。
并赐我智慧去认识这两者的差别。”**
幸运的是,认识两者差别的智慧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通过研究和在这个学期,进行的深刻反省中获得。
我们要做的就像是改变钟摆幅度,比起21比1的比率(消极研究和积极研究的论文研究比例),两方更均衡一些。与此同时,也认同痛苦的情绪和美好的情绪一样都是人性的组成,我们越早接受越好。
那并不代表在这个课程结束后,你就不会再感受到痛苦的情绪,只是你的心理免疫系统会变得更强。那不表示我们不再得病,而是意味着我们更有抵抗力,即使得病,也能很快康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