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145条早安问候。
很多时候,孩子禁不起批评,不是他们太脆弱,而是他们的自我评价系统还不成熟,外界的评价如果太“刻薄”“太密集”,他们就不堪忍受。
那么,批评的话如何说,孩子听得进去,还不会影响自信心呢?
父母又如何才能将语言变得更有力量,更有说服力?
1.使用描述性批评,并给孩子指明一条改正的路。
关于表扬,相信大家都听过一种方法,那就是多夸细节和过程,孩子具体哪些地方做得好,直接说出来,强化他们正面的行为。
批评孩子,也同样要针对孩子的过程和细节。
我们真正要描述的是孩子的错误,而不是孩子这个人。
很多父母批评孩子时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孩子犯了错,很容易上升到孩子的人品、人格,语气中总是夹带着指责、辱骂、威胁、命令……
在他们眼里,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愤怒之中,拒绝跟孩子进一步讨论话题,让孩子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错误上。
任何一段关系里,批评者的状态和态度,决定了他的语言是否有效。只有足够冷静,才能在批评时保证客观公正,就事论事。
在实践中,最简单的就是保持冷静,具体地指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并将重点放在改正错误上。
参考话术:“我看到……”(描述你所看到的过程和细节)
“发生什么了?你的感受如何?”(鼓励孩子说出想法或者感受)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打碎了邻居家电瓶车上后视镜,你可以说:
—我刚听说你把阿姨车子的后视镜打碎了,发生了什么?
—我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没注意到那里有电瓶车。
—你现在准备怎么办?
—嗯.......我想我应该去和阿姨道个歉。
—你说得很对,不过这可能还不够,是不是需要给阿姨买一个新的后视镜?弥补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和孩子商量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为自己犯的错负责。
只要大人批评时态度和语气诚恳,孩子也会与其合作,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可是当孩子犯错,家长为了让他长记性,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体验感到羞耻感。
我们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孩子出丑;会说一些难听的话,让孩子难堪,比如:你很笨、你很坏、你总是闯祸、你让我觉得丢人……似乎孩子一定要知耻知羞后才能知错,
这种批评声,最容易引发孩子的羞耻心,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彻底否定。
但这种羞耻感是孩子改正错误所必需吗?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确实需要拥有一定健康的内疚心理,这样才能拥有自省能力。
但是内疚和羞耻感是有区别的。
“内疚与你的行为有关,而羞耻感与你“自己是谁”有关。”
内疚感体现的是孩子对所做或未做之事的反应;羞耻感,影响的是孩子的自我评价。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批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并开始为之愧疚和反省,还是我们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个很差劲的人?
适当的内疚,让孩子聚焦在错误身上;
而羞耻感,会让孩子看轻自己。
想要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家长要懂得引导孩子自己认识这种行为是错的,它是如何影响到他人,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自己判断行为的好坏。
一个孩子唯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错误,他才会真正成长。
我们可以告知孩子后果和影响,也可以直接表达你的感受,引导孩子反思。
参考话术:
(孩子乱按电梯楼层)“如果别人有急事,他该有多着急呀”(描述后果和影响)
(孩子打碎了花瓶)“这是奶奶最喜欢的一个花瓶,她肯定很舍不得”(描述他人的感受)
(孩子放学迟迟不回家)“妈妈很担心,都没心思做饭,四处问人有没有看见你。”(表达你的感受)
好好表达,引导孩子体谅他人的心情,慢慢地就会吸取教训。
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他人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这种表达绝对比指责更加有效果,孩子们也愿意去改变,为自己的行为设置底线。
为什么现在孩子都禁不起批评。
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看到了那个不被接纳的自己。
很多孩子在外闯祸、犯错,都不敢跟父母说,因为很多父母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借着教育的名义,无情地伤害和攻击着孩子。
这对孩子的内心来说是毁灭性的,父母轻而易举地唤醒孩子内心对自己的否定和怀疑。
他们甚至会对孩子说:“我以前是怎么教你的?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你从来都不听……”
他们在告诉孩子:“我已经尽了教育的义务,是你不行,是你做不到。”
这种批评声加剧了孩子内心的孤立无援。
如果孩子内心有足够的爱,足够接纳自己,那么批评带给他的,一般是积极的影响。
相反,如果他们的内心本来已经很糟糕,不认可自己,怀疑自己的价值,外界的批评声才会让他们那么难以接受。
犯了错的小孩,是最渴望被接纳、被爱的。
所以,批评孩子,你可以严厉,可以正色,但千万不要让批评破坏了你们的关系。
教育孩子要有温度。
哪怕是犯了大错的孩子,我们一定要用语言或者肢体的接触,给予他们心理安慰,让孩子知道,我们是和他站在一起面对错误的。
孩子唯有确定了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他们才会有勇气面对错误。
参考话术:
“你做错事,并不代表你不好,也不会影响我们对你的爱。”(表示支持)
“接下来,你准备怎么办?”(寻找方案)
“你需要爸爸/妈妈做什么吗?”(必要时提供帮助)
家长懂得支持孩子,那么孩子无论在外犯多大的错,不会惶惶不可终日,也不会对家长进行隐瞒、撒谎,他们会选择与父母坦诚,因为他知道:犯错,并不会改变父母对自己的爱。
这就给了孩子面对错误的勇气。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
作为父母,理性地和孩子沟通,是教育的基础。
想要你的批评被孩子听进去,我们只需要做的是好好爱那个一身毛病的孩子。
你懂得如何爱孩子、关注孩子、理解孩子,你传达给孩子的批评声就会是善意的、客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