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朋友圈,无意中看到有个人愿意做鼓励咨询,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会聊什么,我就报名了,后来定下来今天晚上八点。
我在报名的时候,写下了自己的问题。我很在意自己是否在同事或者上级面前,展现脆弱。在我的认知里,我哭了,我很脆弱,这样不会被信任。有时候,我快要控制不住了,我就会岔开话题,或者喝水掩饰自己。“哭就代表脆弱吗?就代表你能力不行吗?”原来那只是我的想法。也许,在别人眼里,会觉得我受了委屈,会觉得被信任……
在两个小时的聊天后,对方给到我的两个建议:觉察,鼓励内在的小孩;问问别人,你怎么看?
我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的某个场景,当时自己委屈,着急,觉得不被信任,想要逃避。如果能跟当时的自己对话,我会让她觉得,她的情绪被我看到,我会鼓励她,你很好,值得被信任。
我很少鼓励自己,我常常忽略了过程。就拿演讲来说,PXX说她每次,就是分享,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我,更多当成了任务。准备的过程,对自己很多不满意,过程纠结难受。其实,我努力过了,我认真对待了,结果,我尽力就好。没做好,并不能抹去过程里的用心。多多鼓励自己,你很不错了。
说到换位思考,我可能很难做到,毕竟感同身受这件事,大部分时候很难。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很难理解对方的处境。但我很愿意听听别人的看法。我也不会一味觉得自己就是对的。如果对方观点和我很不一样,会让我思考很久,“原来有人是这样想的?”发现别人的看法,也很有道理呢。而且,自己纠结的点,也许就这么解开了。
有段时间,很喜欢看身心灵的书,在生活中也有过尝试。虽然现在很多理论都不记得了,但总觉得,潜移默化中,那些文字仍然在我的潜意识里,无形中改变了我的行为和想法。如果内在真的有小孩,或者就是那个小时候的自己还藏在心里,多给她一些鼓励和爱,多看见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