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无时无刻无刻不在做判断、决策。
尤其是是在职场中,一个精明的判断,能给公司带来巨额的收益;而一个失误的决策,却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判断力是我们最重要的办事能力,值得我们发时间好好提升它。
但影响人们无法做出好判断有三大原因:
1.思维层面
人在判断前,往往会想很多。
比如在生活中,你想去旅行,你肯定是希望看到美景,吃到美食,对旅行充满了期许。
但是,在决定前,你的脑子里还是会冒出来另外一些声音:“万一下雨怎么办?行程不全被耽误了?”“景区人太多怎么办?”“万一水土不服,拉肚子怎么办?”等;
在职场上,虽然你想把一些工作交给资历浅的员工,但是同时你也会害怕他把事情搞砸;在成长上,你希望用一些方法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但是你也会害怕万一这些方法不适合你,白白浪费了时间。
你看,我们就是这么矛盾。
我们在决策前,总是会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在脑子里“打架”。
一种是对事物的正面期许,一种是损失预测的负面判断。
正是因为我们在判断过程中,往往混杂着这两种思维,所以判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很多人在做判断前是混乱的,把这两种思维搅在一起,不知道自己更重什么,所以他们常常感到后悔。
2.性格层面
对同一个层面,每个人判断的方式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性格上。
那些常常后悔的人,从性格角度讲,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急性子、慢性子和不敢承担的人。
急性子最大的特点是明明还有很多时间,但他们却着急做各种判断。他们往往非常相信自己的感觉,觉得自己不会错,就省略了收集和思考的过程,直奔主题。
慢性子最大的特点是拖延。他们往往是因为会花太多时间做判断,导致错过最合适的时机。
比如,有的人一直犹豫什么时间订机票比较合适,直到他终于下定决心,才发现机票已经售完了;有的人犹豫自己到底要看什么电影,结果等他选择完毕,却发现自己想看的电影已经过场了。
而不敢承担责任的人,往往会把判断的权利交给他人。他们害怕承担错误决策带来的损失,也就放弃了正确决策带来的成果。所以,第三种人往往是职场中的工具人。
3.习惯层面
除了对思维层面和习惯层面的思考,不少人之所以不敢做判断,是因为他们总是被习惯、常识和既有经验误导。
而真正的牛人恰恰是那些突破常识的人。
比如,在日本历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中,源义经带领的部队处于绝对劣势。在作战过程中,敌营设在山谷下。源义经和敌军隔了一个悬崖峭壁。
源义经询问当地猎人下山的捷径,猎人说:“我看过鹿往下跳,但如果换成马或是人,不可能跳得下去。”
鹿能跳,马不能,是当地人对地形判断的常识。
但是,源义经没有理会这种常识。他立刻安排人把十匹马推下悬崖,结果,一部分马匹骨折了,一部分则平安无事。看见这状况后,源义经立刻带领骑兵跃上马背冲下悬崖。
由于袭击的方向非常空虚,处于劣势的敌军大败而回。
在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总是在别人的经验和语境中打转。他们被所谓的常识,完全限制住了。他们习得了执行的能力,丧失了判断的能力。
总结一下,想要做出好判断,你要先了解三个让你判断失误的来源。站在底层逻辑上往下看,你就能看懂自己,掌控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