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事139:分疏导流还是束水攻沙?

故事139:分疏导流还是束水攻沙?

作者: CC先生之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3-07-23 16:56 被阅读0次

    自古以来,古人对水具有朴素的自然崇拜观,推崇“天人合一”和“人水和谐”。中国几千年来以农业立国,水是农业文明的基石,人们对水依赖和尊敬从很早远古时代就可追溯。但是水也给人们带了过极大的灾害,而任何治水措施,都要从掌握河流运行规律着手。对流域治理认识的演变过程,最典型地体现在黄河治理上,这是中华民族治水史中最重要的篇章。
    历代治黄,由于河患十分严重、河道变迁频繁,明清时期,治河功臣辈出,各种治水理论和思想争鸣,其中,明代徐有贞的“分疏导流”与潘季驯的“束水攻沙”理论实践最为著名。

    试想两个容积一样的箱子,一个箱子底部只开一个大口,另一个箱子底部开多个小口,但这些小口的截面面积与大口相等,哪个箱子放水更快?答案是开多个小口放水更快。这就是流体力学上著名的“水箱放水试验”。

    明代的徐有贞最早做了这个实验,比西方物理学家早了400年,是科学史上的一大事件。他将这个实验结果运用到治河上,深信多个渠道同时排水,比断面积相等的独流河道排水更快,从而奠定了“分疏”导流理论的基础。明代白昂、刘大夏等人先后执行这套理论,强制黄河向南分流入淮。
    “国朝凡四决,后为张秋都御史徐公治之。有挠其议曰:“不能塞河而顾开之邪?”使者至,徐出示二壶,一窍五窍者各一,注而泻之,则五窍者先涸。使归而议决。此白公之所亲闻也。
    -李东阳《宿州符离桥月河记》

    建立在理想清水状态下的分流理论,在治理黄河时却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由于黄河含沙量大,水流冲击力越弱,泥沙越会沉淀,随着黄河分流于颖、涡、滩、淮,泥沙淤寒河道。洪水肆虐,治水局面极为被动,在潘季驯出任总理河道之前,曾经出现过总河“六年六换”的局面。“筑堤束水以治沙”的思路最早出现在汉代,元代贾鲁治河的时候,也曾使用过木岸柬河的方法来冲刷泥沙,然而在奉大禹疏导分流为圭臬的古代,提出筑堤束水的思路,面临的阻力很大。
    应该说,在河患十分严重、河道变迁频繁的明代,潘季驯能针对当时乱流情况,提出束水攻沙的理论,并大力付诸实践,是一种超越前人的创举。他在第三次治河后,经过整治的河道十余年间末发生大的决溢,行水较畅,这在当时不少人都是承认的。
    治理水患到底是分疏导流还是束水攻沙,都是需要依据水流的情况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139:分疏导流还是束水攻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nf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