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痛心。
因为看到一个太让人难过的新闻。
一个14岁的少年,就这样走了。
非常抱歉,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他。
但我想,此刻最无法原谅自己的,应该是他的妈妈。他这一辈子永远地失去了她的孩子,一辈子都活在无法饶恕自己的负罪感里。
妈妈当然是不对的,不管是从教育方式还是情绪管理。但是,仅仅是妈妈的几句话,两个巴掌,一顿推搡,那个孩子就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吗?
不是的。
教育的问题,从来不是一天养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从来不是一次冲突的问题。
问题孩子背后,都站着缺席的家长。
儿童心理学上有句话: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有问题时,其实你已经错过了10次陪他改正的机会。”
如果有一台摄像机,能从孩子出生起,就记录下他成长的轨迹,我们就会发现:
当一个孩子出现某方面的问题之前,他其实向大人求助过很多次。
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长久以来,大人没有给他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他的注意力总是被嘈杂的声音吸引,直至最后连5分钟也安静不下来。
孩子身上的毛病,都能在我们身上看到原型,也都能在我们家庭找到病根。
为什么所有的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都说0—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
因为,那是一张白纸的第一笔,一篇文字的第一段,一个天使的第一步,是习惯养成的第一个阶段,是亲子连接的第一座桥梁。
非常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在孩子6岁之前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给予安全而充分的陪伴,当孩子一身毛病时,又极其嫌恶地指责:
“你怎么这样,你怎么那样,你太给我丢人了!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
这样的家长,没有资格嫌弃孩子,而是要向孩子道歉。
因为,每个有毛病的孩子,都在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向父母发出呼喊:
“爸爸妈妈,看见我,我生病了,需要你们花些时间,把我带出坏习惯的沼泽,否则我会沉溺的。”
看见你的孩子,看见他今天所有的问题,都是对你们缺席太久的敌意。
不要随便给他扣上“坏”“叛逆”“堕落”的帽子,知道他今天所有的问题,你们也有份儿。
像对待新生儿一样宽容接纳他,从第一个好习惯开始引领他,给他时间,给他肯定,他才可能在你们的看见中,主动改变自己。
第一个原则就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把他当一个孩子来看。
也就是说,他是孩子,还在成长,认知水平有限,自控能力不足,这些都是需要他慢慢学习和在父母的教导中学到的,请多些包容和耐心。
第二个原则就是,当你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他当个成年人来看。
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想想你要说的话,如果放在大人身上,会不会伤害自尊心?
孩子也是人,只要是人,被责骂就会伤心,不被尊重就会愤怒,受委屈了就会有恨,不被理解就会有痛苦。
教几个父母和孩子说话的小技巧:
请不要说:我和你说话呢,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
请这么说:我感觉你今天有心事,你能不能和我说说看?看看爸爸(妈妈)能不能帮你。
请不要说:还不回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听到没有?我都说了好几遍了!
请这么说:还有十分钟就要睡觉了,你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请不要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都是为你好!
请这么说:你可以说不,但我需要知道你说不的理由,才能理解你呀!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我们情绪的垃圾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