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至乐读书会辩论赛之“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生命,要鼓励他撑下去吗”
读书会谈论的内容包罗万象,讲过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江湖快意、脚戴镣铐仰天大笑的洒脱不羁,也品过至臻至纯的爱情、浮浮沉沉的人生。我们却没有机会坐下来一起好好公开讨论“生死”这类话题。在我们的文化里,“鼓励病人活下去”已经变成一种政治正确,况且它太容易沉重了,一旦把握不好,气氛就会遭遇“滑铁卢”的尴尬局面。
然而我们本期主持人CHS很有勇气,她笃定地说,“让大家坐下来,来一场与以往形式不一样的讨论。我们需要拿出对生命的敬意来。”于是,6月27日至乐读书会的月度活动,我们来了一场“痛苦的绝症病人想放弃生命,要鼓励他撑下去吗”辩论赛。
辩论赛按照常规流程,分四个阶段,分别为: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正反双方辩友在赛前已经表明立场、集结完毕。
正方的开篇陈词是DK发言,他讲述了朋友父亲扛过了患癌的经历,“他很长一段时间很痛苦,但是度过这段时间,他重获新生。因此我愿意鼓励绝症病人,努力活下去才有机会享受人生的酸甜苦辣。”
反方的开篇陈词由LXX发言,她认为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上的痛苦不仅来自肉体,且要对面亲友的担心和经济负担。“我们若是一味要他们坚持下去,未免太自私残忍,”她说,“我们应该尊重病人的想法。”
开篇陈词过后,气氛形成一种微妙的热烈感。双方辩友的脸上带有往常不同的隐忍和小心谨慎的措辞。这并非“滑铁卢”,而是在场的各位在触摸到“痛苦”之后,对谈论“生死”又多了几分庄重。
接下来攻辩环节将氛围逐渐带向沸点,正方ZYL提出——如果可以活下去,谁不想再看一眼大千世界?正反认为病人之所以放弃,是愧疚和痛苦,此时他们更需要我们的鼓励支持。
反方HJY反驳,“生命的质量比长度更重要。不如陪病人读过最后的时光,为生命画上一个好看的句号。”
辩论赛到此时,双方的观点越发鲜明。反方认为既然是绝症病人,一直饱受病症折磨,到了生命最后关头,他们如何更好活下去?无非将自己的感情变为对病人的枷锁,轻描淡写地戏谑着未曾体验的痛苦。正方坚持,如果有机会活着,就应该顶住压力创造机会活着,这才不辜负生命。
辩题的不平衡与漏洞逐渐在显露出来。作为辩论来说,这不是一个好话题,一句话里又有太多界定不清的概念:痛苦的程度如何?这决定了当它和生命被放在天平的两端,我作为亲人该如何倾斜?什么叫鼓励?然而它并不影响我们进行深思。
正方的DT举了电影《生门》的例子:患癌的孕妇被医生划定了半年的死亡期限,然而在她丈夫的鼓励下,孕妇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安全生下宝宝,并在宝宝一岁时才离开人间。若没有对病人的鼓励支持,恐怕这是个更为悲惨的一尸两命的故事。
反方在解释“生命的质量”时表示,“生命的质量”起码为生活可以自理。遭到正方的质疑,反方举了个耳熟能详的例子,生活难以自理的霍金,依旧活得精彩活出价值。
进入自由辩论阶段,反方的压抑终于得到爆发。反方的辩友更有人生阅历,他们勇敢分享了身边的患病例子,用事实证明,对“痛苦”的体验绝非纸上谈兵,对鼓励的定义不应该简单肤浅。伦理道德永远难以避免私人情感,放弃鼓励反而是种更伟大的放手和体谅。
话题蓦然到了总结陈词阶段,沸点的温度还没有降下来,空气中却有种如释重负的恍惚。主持人表示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辩论赛,这场辩论赛的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个作出自己价值判断的机会,如今看来受益颇大。我们可以畅所欲言、戏谑表达,但不能忘记深入思考、挖掘自我。
我们要好好活着,自证我们人间走过。这才是对生命该有的姿态。
至乐读书会
2018年06月2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