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听说一个故事。一个人,在文革时期,下放农场放羊。时隔多年,他说他对羊很有感情,因为是羊陪他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我对书的感情亦如此。
失业的日子,最怕早晨。清早,院里人声嘈杂,孩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伴着家长们的叮咛:“路上慢点”。楼道里脚步杂踏,人们赶着出门。不久,周遭安静下来,悄无声息。我怔怔地站在窗前,茫然若失。窗台上,一片澄黄,阳光,穿过窗棂,照射进来。我走向街头,站在十字路口,向哪里去呢?沒有方向,我又慢慢原路折回来,百无聊赖。
真想找个朋友,倾吐衷肠,诉说我的苦闷。烦忧的时候,人家正有喜事在心头,怎有心情听我倒苦水。况且,屡次倾诉,不成了怨妇,遭人嫌恶?此外,对于感同身受这一说法,我向来心存疑惑,不在同一处境,怎会有同一心情,怎会充分理解?同样的经历,才有同命相怜。我也顾虑我的苦闷一经转变为语言,不但苍白而且轻漂,到达朋友那里,早已没了最初的分量。
难过的时刻,难过的日子,唯有沉默,沉默着走向书籍,寓情于书,目光在字里行间游移,思想追逐着故事,渐渐与现实疏离。那些在困顿中奋斗不息的人们是我内心永远的英雄,给我最深的感动,最大的力量。书籍所在的地方,也是我心安处,打开一本书,一个灵魂苏醒了。书籍的陪伴最是长情。对于书籍,我亦长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