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是顺其自然?还是努力奋斗?
一个人的成功靠什么?像傻子一样的坚持?还是上天眷恋的运气?
我都不知道,但也许这本书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知道村上是在初中时候,有人带到班级一本《挪威的森林》,书中有些内容的描写着实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后来村上的名声越来越大,到最近几年诺奖呼声很高,以前也有过写一本小说的想法,恰巧这本书中译本出版了,于是直接买下,这里插一句题外话,现在村上作品的译者基本上都是施小炜,以前基本上都是林少华,两人的翻译风格稍有不同,好,我们继续,其实知道这本书源于我的爱好,钢笔,以前有人在论坛的帖子上发出村上刚开始写小说还特意跑去文具店买了钢笔和稿纸( SAILOR牌,两千日元),好信的吧友们还计算了一下,那个年代的两千日元能买啥,最后确定估计是SAILOR的糖果系列,当年这款笔大卖。
读这本书是在今年出去玩的时候读的,在飞机上、宾馆里、大巴上,旅程结束,在下飞机前也恰巧读完,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纯纯是为了看他怎么开始写小说的,当时没有特别的感觉,看到后面都有点看不下去了,但是等到第二遍看的时候才有了更深地感悟。
写乐糖果奶牛款1.出道
我们的村上君在观看了棒球赛时一个击球手潇洒有力的打出二垒打的一瞬间来了感觉,他自己形容是英语里有个词是“epiphany”,翻译过来就是“本质的突然显现”,在我理解就是“开窍”,“来感”。
说“醍醐灌顶”不为过,人生中很多时候我们冥思苦想一些问题就是为了追求那一个点,我曾经问一个朋友怎么他数学提高那么快,他说:假期补课,然后突然“开窍了”,我当时特别不理解,因为我的人生中似乎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因为看过一些日本的电视剧和电影,日本人在表达心情的时候表情是很夸张的,我也想过这是不是也有点夸张?但是后来想想应该不是,反正至今我也不理解那种感觉。
抱着写着玩的态度,第一本书《且听风吟》获了奖,我们的村上也出道了。
是运气?是实力?
这种感觉我倒是知道,丢了东西我从来不会苦苦的找,找一会就不找了,过几天它就会自己出来,从小到大,这招特管用,去年驾驶证丢过一次,因为要换证了,找了一个多小时,没找到,索性不找,过几天洗衣服才发现它在一件我平时不怎么穿的衣服里。
我们有时候苦苦追寻一些东西,最后不找的时候,它反而会冒出来,我都觉得这似乎是一个定律了,当然努力还是要努力,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2.被排挤
我们的村上大叔作为一名职业小说家出道了,但是任何东西都会有一个圈子,文学圈子对他的作品不太接受,可以理解,那个年代突然出来一点意识流是有点接受不了,在我看来就是文学圈的一些人是这么认为他写的东西的“这写的什么玩意?”,村上大叔坚持自己的原创性,他用披头士的发展来鼓励自己,因为披头士一开始也不被看好的,但是大家都坚持原创性,最后就火了。
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建议和意见,能否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屏蔽干扰,过滤掉那些杂音,安静的做出一个决定并为之奋斗才关键,无所谓对错,无关乎输赢,这才是一个人生应有的状态,说白了就是“做你自己”。
3.怎么写小说的?
我以为会有什么步骤,最后还是没有任何步骤,不像有的作家每天一定写多少字,这哥们想写就写,不想就不写,对于一个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就出道的人来说,这一点可以理解,有的时候我也会有一些生活的感慨,那些话在脑中浮现,有时候一想,哎呀!我居然能想出这么精妙的话语,后来一想,要是身边有个笔记本记下来多好,这可是“灵感”啊!
然而看过这书之后你会有一个新的感悟,很多对你来说重要的话语和想法早已深深的印刻在脑海里。
《挪威的森林》的开头部分是这么写出来的:
“在希腊各地咖啡馆的小桌上,轮渡的座椅上,机场的候机室里,公园的树荫下,廉价旅馆的写字台上,用BIC圆珠笔(我感觉全世界都爱这笔)在罗马的文具店买来便宜的笔记本上写下蝇头小字,四周的座位吵吵嚷嚷,小桌子摇摇晃晃书写困难,笔记本上又溅了咖啡,半夜三更,正坐在旅社写字台前推敲文字,隔壁的男女却声势浩大地频频高潮,总之是历经了磨难,吃足了苦头,如今回想起来,都成了让人一笑的小插曲,可当时却着实让人沮丧,因为总也找不到固定的居所,到后来仍旧在欧洲各地游荡,在各种场所继续写这部小说,那本沾满咖啡污渍的厚厚的笔记,至今仍然留在我的手边”。
看见了吗?不是书房,不安静,就是这种状态,但是我却感觉很惬意,这才有趣,有的时候变换环境加上周围有点噪音的确能提高注意力,我是这么想的,那种在嘈杂环境下逐渐进入状态然后忘了周围事物的感觉最好,用当年小学老师的话说,这叫“学进去了”。
4.彻底的个人体力劳动
我一猜这哥们就得聊到跑步,写小说是非常费脑力的,其实脑力耗费才可怕,精神上的累才是真的累,村上热爱跑步,并通过跑步来维持体能,真正热爱一样事物并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能够坚持跑步和写作30多年的原因。
我们大多追求精神力量,但往往没注意到,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要旗鼓相当,均衡有度,这有点像“势均力敌”是吗?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做法,村上有,卡夫卡有,维特根斯坦来灵感时还在战场上记录思想,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做事方法,做事节奏,嗯,在跑步时你会发现,节奏很重要。
5.学校
我很惊讶,这哥们是早稻田毕业的,不过那时候早稻田好像还没有那么出名,你会发现任何一个作家在写作前都是阅读了大量书的,就像上学时候作文好的从来都是看了大量小说的女生,我估计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含义吧,他和东野圭吾好像都会学校不感兴趣(那时候有一波日本学生运动的浪潮)。
后面的就是讲开拓美国市场和记录与一个朋友的友谊。
比起他的小说,我更喜欢看他的随笔,有趣,好玩,没有什么固定的逻辑,想到哪写到哪,好像他就坐在你面前和你聊天,有时候还聊跑题了,很有趣。
那么一下是我想说的:
我们或许都曾迷茫,未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人,10年,20年,30年之后是什么样子,我应该如何计划,这一步应该怎么走,那一步应该怎么做,现实总会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有时候羡慕村上春树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把生活过成了他想要的样子,写小说就写,开店就开,想跑步就跑,这些都是他爱干的,有了热爱才会坚持更长时间,而我们往往考虑这,考虑那,就这样耗费了时间,与其不如意还不如放手一搏,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其他的,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就以后再说吧,人生漫长,我们把未来能遇到的都叫做惊喜。
有时候就是这样,很简单的道理。
没有计划,顺其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