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超老师在《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里谈到,情绪问题是心理咨询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
情绪实际上是我们的一种感受,快乐的、悲伤的都只是我们内心生发的一种感受。
而如果我们把情绪分为三六九等,贪恋“好情绪”,如快乐、兴奋、欣喜、放松等;而拒绝“坏情绪”,如悲伤、愤怒、脆弱、绝望等,那我们就会作茧自缚,为“情”所困。
我们会想方设法让自己处于好情绪的状态,好像这样的日子和生活才有价值和意义,而努力避免坏情绪的状态,好像那是吃人的“洪水猛兽”。
如果我们一直使用这样的二分法“趋利避害”,那当我们位于相对正常的生活状态时,即感到平静、平和时,也容易感觉空虚、没有色彩甚至抑郁。
在我们编织的“好情绪意味着好生活”这个水晶童话里,我们很难获得自在,因为当我们想用力甩掉某些情绪时,也意味着我们被这些情绪永久地牵绊。
此外,这也无助于我们修炼“高情商”。真正的高情商不是控制情绪,进而控制自己和他人,而是能够辨识自己的情绪状态,也能辨识别人的情绪或情感状态,而且我们知道自己情绪、情感状态的规律,也知道别人的规律。
如果我们知道并认同情绪皆源自我们的内心,快乐的自己、悲伤的自己皆是自己,那么也就更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起责任。
这样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就不会误以为自己的某种状态是别人带来的。这种误会常导致一些交流上的障碍,会让对方感到莫名其妙,在这样的压力下,对方可能真的会表现出你期待的行为,也就是自证式预言,这在婚姻、家庭和职场中都非常常见,给我们自身带来许多麻烦。
每种情绪都是启迪我们智慧的信使,传达着满足或堵塞。当我们能够接纳、悦纳自己各种各样的情绪,放弃好与坏的标签,看见每一种情绪后的自己和他人时,情绪便被转化为了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