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今年78岁了,孤身一个人住在乡下的一栋房子里,执拗的不肯与儿女同住。
她不识字,是新中国最后一批文盲,至今只认得几个阿拉伯数字,但并不妨碍她倾尽所有的爱我们。
爷爷去世快7年了,奶奶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孤独又敏感,却还固执的想自立,自己照顾自己,不给儿女添麻烦。至今仍然不要子女一份钱的赡养费,时时还把自己地里的菜,省下来的鸡蛋,捎给儿女。每次电话回去,总是有操不完的心,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哪怕爸爸都已经过了耳顺之年,仍然天天替他操心。这样一个顽强的老太太,一生坎坷,吃尽苦头,从未为自己活过。每次想起来,很是心疼。
老太太1944年生,3岁丧母,父亲很快续娶,并且有了新的弟妹。后妈自然顾不上她,饿肚子成了家常便饭,几个孩子同穿一套衣服,弟妹们出门的时候她就没有衣服可以穿。大冬天,也没有袜子、鞋子穿,更不要说棉袄,光着小脚板还要负责清洗一家老小的衣服和饭菜,手脚被冻出很深的冻疮,还没好又出新的。在这样艰难的处境里,磕磕碰碰的长到13岁,生日刚过没多久,就出嫁了,因为这样家里可以少一张嘴,还能拿点彩礼回来。
爷爷年轻时,算不得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脾气暴躁,看重面子。新中国成立后,有好的工作机会,都让给了两个弟弟,只留下自己一家人继续在农村。即使这样,祖父母也仍然偏心两个小儿子,善待大儿媳,帮忙看孩子,没有的事儿。
奶奶一生生育了4个儿子,2个女儿,共6个孩子。那时候奶奶也要在生产队挣工分,下午孩子要生了,上午都还要去参加劳作。生完娃,待遇好的时候,就是能喝一点鸡汤,第二天照常上工分去。娃儿没人看,怎么办?大的照顾小的,自己在家等父母回来,不然养不活一家老小。大女儿因为没人照顾,每天早上出门前,奶奶就给放在竹制的简陋婴儿椅上,搬到门口,期望隔壁的公婆可以帮忙看一眼,最终在1岁多的时候被蛇咬伤去世。
90年代以前,农村的家暴太常见。稍不如意,爷爷就会拖着奶奶打一顿,下手很重的那种。还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那时候我大概7-8岁,俩老在去地里剥麻的路上不知怎么就动起手来,爷爷把奶奶拖到地上,用脚踹,一边踹一边指着鼻子骂。这样的事情,在我的童年,发生的次数很多。老太太那时候40多岁,日子过得艰难如此,常常背后哭。还偷偷买了农药藏起来,数次要喝,被我发现,抱着腿哭。因为不忍心让我和弟弟受苦,最终都隐忍下来。
奶奶40多岁的时候,我妈妈去世,爸爸要外出务工,弟弟跟我就扔给了爷爷奶奶照顾。后面二叔二婶也把堂弟堂妹托给爷爷奶奶照顾,那时候家里非常热闹,很多的孩子,当然日子也清贫,因为他们不靠谱的儿子们寄回来的钱常常交学费都不够,全是两个老人家补贴。
慢慢的最小的叔叔也成家了,有了孩子。我们几个孙辈也长大了,离家越来越远。老人家只能守着个手机,等待电话。偶尔有人回家看看她,都要高兴老久。不过她也知道,孩子们介意老人家,嫌弃老人家不干净,特别是第4代的曾孙们,所以坚持自己住。因为几个儿子都不容易,自己又还有一点存款,一直到现在都不曾找儿女要过任何赡养费。
只是,老人家确实孤独又寂寞,一个人住在老家的一栋房子里,隔壁左右的邻居都渐渐搬走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儿女们几个月回不去一趟,手边的电话铃声那么久才响起一次。一个人的夜晚,该如何寂寞寒冷?
所以时时告诫自己,记得常给老人家打打电话,唠叨唠叨,她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让她知道,她没有被遗忘,还活着,还被人惦记着,如此而已。
天冷寒重,老人难过,盼儿孙归。山一重,水一重,看一眼,少一眼,常回家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