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日目标让自己疲惫
新的一年定了健康目标,每天做运动。从一个俯卧撑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半个到一个。
我是按照微习惯的方法定的,让这个行动足够小。
但是我发现即使如此,我也很难做到。因为有时会忘记,有时不方便趴地上做。结果就是,只有几天在做,其他的日子没有做。
这让我感觉一种无力感和失败感,我想要放弃这个目标,我不想再坚持了。
2️⃣ 期望的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反馈
我太着急了,我期望的是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越做越多,这样一来自己肯定就能够变得更加健康。
但是我忽略了实际情况,刚开始执行这个习惯,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导致习惯无法执行。
结果我得到的反馈都是“今天我又没有做到”。
3️⃣ 怎么舒服怎么来
执行计划前后,自己每天的行程变化过大。
这种变化不是不可抗的外力导致的,而是我自己制定的计划导致的。这就意味了,我的改变会渐渐变弱,最后又回到以前的样子。
不能和自己对着干,自己对抗不过自己的。所以要顺着自己来,这一点各种短视频、小说、漫画做得很好。通过一点引导,就能够让你付出大量时间、金钱。
对于计划执行,怎么舒服怎么来。就拿运动这件事,不一定每天都运动,可以隔三差五地运动。中间空出来的时间用于思考,感受。感受自己的变化,回顾这些变化带给自己的感受。想想在做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
这样的思考,能够让自己看到真实的自己,而非理想中的自己。这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修改计划。
4️⃣ 忽略感受的思考,没多大用
回家路上骑车20多分钟,我就在想,我打算录制讲题视频这件事。已经拖了有一周了,为什么呢?是我懒惰吗?是我没有分解任务吗?是我自己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吗?
我忽略了我的感受。
从一开始打算录制讲题视频时,我心里就有些排斥。但我忽略掉了,同时也没有深度思考我在排斥什么,我为什么会排斥。
结果就是,一想到录制讲题视频我就心烦。这样的情绪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我期望的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反馈,因为我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5️⃣ 下一步
我需要发散的思考,我需要深度的思考。
散步、骑车、洗澡,这些场景有助于我发散思考。看来平时没事我得多出去走走了。
有纸笔,就能深度思考。每周、每天得专门抽个时间,复盘、总结和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