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在小说《女心理师》的自序中曾经提到:
我学习心理学课程一事,纯属偶然。朋友XX摔断了腰椎骨,打了石膏裤,瘫躺床 上三月。我在自家墙上的挂历写了一行字:“每周给XX打个电话”。我当医生出身,知道卧床 不起的病人非常寂寞,希望能躺着聊聊天。后来我就按照挂历上的提示,每周都给这个人打电话,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尽管我很忙,还是会多磨蹭一点时间,让她开心。后来有一次,她随口说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到北师大带学生……我问,我能跟她学习 吗?朋友说,那可不知道。后来感谢那位朋友说,我能学心理学,多亏你摔断了腰。
这么看来,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种表现:为某人某事心甘情愿的花费时间,哪怕是“浪费”时间。
我们把一段时间花在某人身上,相当于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生命中的一段。
看到这个故事, 想起,我有两段印象深刻,亟需自我反省的‘关心’他人的经历,
故事1:我有个好朋友,她是我共同微商创业的战友,始终能量满满。她是团队创始人,我是联合创始。认识两三年,给我很大的扶持和帮助,会主动关心我的状态,是我的贵人,我们亦师亦友。
今年年初新型冠状肺炎蔓延期间,她不幸感染,住院,尽管朋友圈表现依旧乐观向上,重病期间也照常发圈,但其实那段时间内心是很脆弱也需要人关怀的,而我在最初她刚住院时问候了一下,中间却没主动联系她,问候她的状态。
虽然后来她康复了,我内心还是有些小小自责,中间时候,我在想,前面都没怎么问候了,突然问候就有些怪异,于是始终没有付出这个行动,想想我还是有些自私,只是享受付出,却没有主动关心她人,过于冷漠了,关心也只要花时间问候即可。
故事2:有个客户,她是我猫的宠物医生,找我复购了五六次产品,属于产品死忠粉了,除了产品本身以外,更多的是出于对我莫大的信任。
半年多没怎么联系,有一天想起给她送个礼物,觉得有必要感谢一下她,到她店里的时候,聊天客户倒是主动提起了我的产品,又继续购买,这时候我心理有些不好意思(虽然我一开始并不是为了让客户买产品去的,但我自己都觉得行为有些刻意了)如果这半年期间我经常给她朋友圈点点赞,多些互动,是不是愧疚感也会少一些呢。我对这样的客户都少了关心,
你的贵人,你喜欢的人,喜欢你的人,无需刻意,但是发自内心的关心还是有必要的,朋友圈点个赞,留个言,偶尔问候一下,对方都能感受到你的诚意。
我有时候会觉得一直没去做关心他人的动作,去做就会怪怪的,但是我要告诉自己,告诉我们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去做就好,千万不要让自己后悔啊!
走出去才能遇见贵人,持续的主动付出价值,肯帮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并且常怀感恩之心,去开始尝试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