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写琴之音
琴自上古起,音为八德首,知音觅弦上,曲中有高山,心怀亦流水。

琴自上古起,音为八德首,知音觅弦上,曲中有高山,心怀亦流水。

作者: 小沫欢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23:27 被阅读0次

    琴身为我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在我国最少拥有三千年的历史。古有伏羲、神农作琴,伯牙子期以琴成知音, 自此琴被作为友谊的象征。

    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古时君子以琴自禁, 规范自身,修身养性,常常在书房放一床琴,有左琴右书之说。所谓“君子之近琴瑟,此仪节也,非以慆心也”,故琴被看作高雅的代表,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乐器。

    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琴之一道,不外乎“静”也。《庄子·人世篇》曰:勿听之以耳,须听之以心。心静,灵魂得到安然,思绪渐渐飘远,以至天人合一,种种哲理便是如此悟出。《庄子·天道》曰: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故琴可领略人生大道。

    琴颇受古代文人推崇,尤其是诗人,大多精通乐理。古之琴人,不少同是文坛的著名人物,如孔子,司马相如,嵇康,李白,苏轼等。《论语·雍也》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子期听懂的不止是伯牙的高山流水,更是伯牙的仁义之道,他的做事准则。嵇康曾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音使人心境清和,去戾除躁,升华灵魂。

    《吕氏春秋》曾云,闻弦歌而知雅意。知音的典范,不过在于一举一动默契十足,一瞥一笑知之甚深。人生难得一知己,以琴会友,高山流水。知交不过是子期亡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决绝,是山涛从政,嵇康书绝交信的无奈,是遇琵琶女,乐天泪湿青衫的悲悯,是跨越时间,孔子与文王的异代相交。

    琴者大音希声,至乐无乐。正如大象无形,大巧不工,大智若愚。《说文解字》云: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到了一定的境界,本质反而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初始,从终极转向了初始。孔子从琴曲中感受到了文王的形象,子期从琴曲中感受到伯牙志在高山还是意在流水,师旷为了乐曲自伤双目,成就师旷之聪。对于琴,他们理解到了极致。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云: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曲误有人顾,遂为知音矣;所得此伯乐,人生无憾矣。琴之七弦,琴之七音。宫商角徵羽,土金木火水,君臣民事物,六弦文少宫,七弦武少商。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陶潜曾作诗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琴之趣,在于自然,知琴音,品琴意,让思想得到放松,灵魂得到安然。《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听天地之音,感受自然的奇妙无双;听时代之音,超越流光的异代知交。

相关文章

  • 琴自上古起,音为八德首,知音觅弦上,曲中有高山,心怀亦流水。

    琴身为我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在我国最少拥有三千年的历史。古有伏羲、神农作琴,伯牙子期以琴成知音, ...

  • 随笔

    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音已逝,音难起。

  • 七言 觅知音

    看图作诗 茫茫人海觅知音, 流水高山太难寻。 琴述竹林弦未断, 曲终日暮盼佳人。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

  • 神曲

    高山流水出溪清,潺潺声声觅知音。 此音本是山中曲,偏偏弹给路人听。

  • 高山流水

    高山知晓无上义,流水亦明法外音,知音一曲谁人知,还是青山覆白云

  • 注孤生

    奏一二,高山流水,觅知音。三九过,曲高和寡,子断琴

  • 怀钟伯二人以作

    高山流水处, 何以觅知音。 应是少人行, 弦断有谁听。

  •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生,有一二个知音相守,足亦! 一曲琴瑶清雅韵,高山流水觅知音...

  • 琴棋书画,便再无它

    【琴遇知音】 一弦初动,庭外遍地落红; 拂袖音浓,院内吹入东风。 宫商为盟,誓比万里长空, 知音相逢,高山流水而融...

  • 读《伯牙鼓琴》有感

    《高山流水觅知音》 晋国伯牙善鼓琴, 拿手七弦文武琹。 技法娴熟音色美, 子期偶遇听入神。 伯牙弹奏忘情处, 琴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琴自上古起,音为八德首,知音觅弦上,曲中有高山,心怀亦流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va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