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京折叠》是第二次了,这次给我的冲击不下于初读。郝景芳不愧是商课出身,出色的理论背景与故事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故事。
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就业问题,三空间的折叠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当然还是社会问题。在郝景芳的故事中,技术的进步下,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但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并不一定是共产主义,而是进一步扩大了基尼系数的资本主义。这是在第二遍阅读中,抛弃了故事情节之后所发现的宏大世界滚设定。
北京折叠的设定无疑非常精彩。第一空间为权贵人士,可以享受绿色健康的生活,拥有完整的24小时,人口设定500万人。第二空间我定义为中产偏上阶级,享受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的16小时,也是最贴近我们真实生活的。第三空间的人我无法定义,他们是垃圾工、卖衣服的、卖保险的。
其实经济在第三空间已经出现了通胀,月薪一万,却一份炒肉要将近400。上层人士认为的绿色、循环、低通畅基本都保持在了一二空间,第三空间似乎就真是垃圾积蓄空间,吸纳上两层所容纳不了的垃圾与问题。
小说的出彩之处,在于设定的故事背景真切来自于当下生活,却拥有了一定的经过精心思考的未来。为什么不用机器大规模取代人工,因为就业问题是首要。为什么第三空间这么多人却只能拥有6小时,因为供给不足无法满足这么多需求。至于所反映的阶级固化等问题,就更多的来自于影射。
故事本身说不上精彩,毕竟连作者本人都觉得这只是一个引子。但这个引子背后所拥有的庞大北京设定,来自于经济学的的科幻小说,而不是靠硬科幻,进一步为科幻创造了新的内容。为什么是孤独深处?一个新的幻想世界,只有一个人真正的入住,确实孤独。而于深处,细思极恐的设定,进一步加深了这孤独感。
想想,未来的故事里逐步加入硬科技的情节,这个小说将是多么厉害!
之后,期待未来的北京折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