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孙权劝学〉悟读书之道》读后记(一)

读《〈孙权劝学〉悟读书之道》读后记(一)

作者: 纸宣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20:55 被阅读0次

          古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的一个弱项,总逃不脱教学模式固化的桎梏。为了寻求古文教学的新思路,我再一次读了于老师在《为有暗香来》一书中写的《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以期寻求我古文教学的新可能。

          本课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以语言实践练习为辅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看到这里我对照自己的古文教学,发现自己也是按照这个思路设计的教学。欣喜之余也多了一丝笃定。

          关于学情及学法分析部分也是突出以读为主,运用“文言文翻译的五字法”,运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读中合作探讨等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既实用又不花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运用。

          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是设置了三维目标,力求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符合当下语文教学对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通过对比阅读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一点是我的古文教学中鲜少涉及的。我觉得这点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我看来,这是中考语文古文阅读会涉及到的一种题目类型,也是避免学生学习古文死记死背,能够活学活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对语文教材的二次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多媒体,用歌曲《曹操》导入,新课伊始,就创设情景,把三国故事的人物联系起来。即应景又入情,这让我想到了余映潮所倡导的导入形式“开课揭题 直入情境”。他指出“如果你精心设计的导语只是引发了学生的赞叹,那你只成功了一半。另一半的成功在于非常迅速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进入课文的情境。

          读到这里,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无论是古文教学还是现代文教学,我的课堂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节奏前松后紧。这个问题是多种原因的产物,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我时时自省的原因就是,导入拖沓,不能直入情境,也就是余映潮先生所谈的“缓入”。爱用多种视频、音频资料,讲故事,做漫谈,猜谜语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文。稍不留神就可能花了5分钟甚至更多,丰富了课堂内容,但其实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孙权劝学〉悟读书之道》读后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vvn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