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隔辈儿亲”,我可是真体会到了。
这种感情,为人专属。非常人性。思虑再三,还是觉得展示一下为好。它可以让我们更切近地理解人自身。
话说我有一个三岁多点的外孙女。一天胜似一天地感到一种亲情。真是穿多了怕热着,穿少了怕凉着。吃多了担心撑,吃少了又虑饿。应了过去的一句老话: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心系于她,完完全全。干什么都愿意,干什么都舒心。真的是无怨无悔。
回想当年对于女儿,好像不似这种情感。她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自信。——我有女儿了,为人父亲了!所以,看好她,照顾她,更在于一种自信的摧促。空前的满足,无比的舒坦。全部因为有了她。抱着她出进,似乎是在展示,展示这一空前的自信与满足,展示她带给我的做人的强力支撑。
这与对外孙女的感情,的确有很大差别。仔细分辨一下,对于女儿,更近于荣耀感,获得感。对于外孙女,才是真正的亲子感。这一分辨,令我吓了一跳!不知他人是否如此,我这亲子感也来的太迟了吧!都不敢讲与女儿听。
后来有人提示“隔辈儿亲”这个说法,讲的大约就是我这种情况。如此,一定还有不少人也是这样。如此我便释然了。
由此想到,人性中的许多东西,并非与生俱来。它要在以后的人生中逐步获得。如果讲,连亲子之情都要在年长之后产生,那人性的其他规范,就更加需要在生活的磨砺中取得了。所以,做人是要学的,是要练的,也要炼的。这就是孔孟、儒学,及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关于做人的教导。一辈子也学不完练不完的,永无止境的。
其实有什么样的学与练,就有什么样的人。这种学与练,可以从宗教信仰上见出区分,也可以从地域划分中看到差别。分殊虽大,其义一也,均教做人。
所以,做好一个人可以有多种学与练,可以有多种遵守。规范虽异,殊途同归。当然每种规范都不容易练好,都是人一辈子的事。
那么不同遵守的人走到一起时,又该如何遵守呢?这又是一个很费思虑的大问题。尤其在今天,各种文化碰撞交融,地域划分早己不是阻隔。那你如何遵从,如何受教?比之于过去的阻隔不通,今天的人,在做人的遵守上,可能更加不易决择了。这是每个人以及人类,在做好自己时面临的新问题。这显然不是一个科技的问题、知识的问题。完全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而此问题又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好的。它既然是人类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势必需要人类共同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这岂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一方面,人类不能等到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再去从事合作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合作办事之中,尽力朝向此问题解决的方向。这必然会有诸多偏向,也有诸多不可知发生。这都是人类必然要面对的。
这就是一个文化的磨擦与交融,与事业的发展与推进的一个共生共进的时代。这就是人类面临的新问题,远比过去的阻隔不通,更难做人了。连人都做不好,又如何做好事呢?人啊人,就连自己,都有不断生成的新情况需要面对,更不讲关于事的新挑战。这就是我体验的“隔辈儿亲”,延伸出的关于人文的呼唤。
由此,我也更加敬重一路一带开发上的那些做事者。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融通的,我知道他们一定要融通的。这要了解自己,更需理解他人。而且还得互相。不容易呀!相信开发者的大战略中,包含着此项内容,相信进入开发的各方,都在努力寻求着更近、更快、更简、更洁,也更适合的融通。向你们致敬!向你们致敬!因为你们所做,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的开发与合作,而是人类的一种世界性融合。而此正是当今地球上的人类的共同面对与命运。
附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关工委,邀我为他们的工科学生,讲点人文知识。脑子里首先盘旋的就是上面这个体验。思来想去,不是工科学生需要点人文,甚至也不是学生才需要人文,我们大家都需要,而且是一直不断的需要,一生的需要。人文,这个似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东西,却原来如此地须臾难离。你感觉了,它是这样,你不感觉,它还是这样。试问,做为一个人,难道可以须臾离开人的规范吗?所以,在人的所有的做什么,怎么做中,早已有人文的规范在先了。
这样,我便有了给这些工科学生的讲座大纲,那就是:
一、何谓人文。讲如下3个点。1、人文的语言学追踪。归结于符号。2、人文的行为规范演化。归结于规范。3、人文的核心指向。归结于价值观。
二、何谓人文教育。也有3个点。分别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切入。三种教育在过去与现在当然有着不同的侧重。这又显示着时代的特色与要求。
三、何以需要人文教育。这是本次讲座之重点。也有3个点,认同符号,熟悉规范,建立价值观。其中又以第三个小点为重点。又讲3个点,关于建立价值观的重要性、漫长性,及其价值观本身的难辨性。分别嵌入“君子不器”、人生的“谋生、谋智、谋道”三阶段,以及体系中的价值分辨与体系间的价值判别等。
最后方才想到,用个什么题目呢?要贴近邀请方的意图,还要一目了然。那就“关于人文的三个问题”吧。不再太费心了。欠缺的方面,由一个副标题去体现。副标题一下子便有了,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这也是本次讲座的落脚点。
讲座的实际,全依上述思路进行。相对圆满。事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做了报导,发在校园网上。我将截图发了我的朋友圈。想说的是,以上一切的顺利进行,全部依赖了我的这次体验。故此附记记之。作为这次体验的一个事实的延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