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来没有好好汲取过历史教训。
第一课:生存——活下去,才有机会活得好
1.残酷是历史的常态,忍耐是人生的必需
2.有一种智慧叫做“装”
王羲之装醉
崔巨伦装笨
唐伯虎装疯卖傻
正是由于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装",救了自己一命。所谓识事务者为俊杰,也不过如此了。能够看清自己当前所处环境的情形,也是一种智慧。
3.别跟现实死磕
楚国屈原的愚忠(不懂的拐弯的谏言)
商朝的箕子的不愚忠,懂得先保住自己的姓名。
近代的蔡锷随形势的变通,不惜自污来保全自己
第二课:求知:人生永恒的主题
1.有知识,无所谓
项羽在危难时的有忧患
苏东坡为人道德高尚,但为官也有担忧
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利用知识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并且获得了额外的财富。
有知识的人未必好命,但有知识的人永远不会惊慌。
2.知识就是财富
宋真宗早就在《劝学篇》中告诉我们了:“当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过"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所谓底蕴的厚度一方面说的是知识的积累,即多读书;另一方面是人生经历。
昔日亚洲首富孙正义,住院的两年时间读了4000多本书,平均每天读5本。
对于想学习的人,什么时候都不晚。
3.学习——思考——实践
东汉邯郸淳被称为"笑林始祖",著有笑林一书。
知识需要转化,知识与智慧的结合。
知识的日积月累就是智慧。
知者’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二而不知其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智者’第一能‘知其所以然’;第二能把各个方面的知识,如从书本上学到的,自己观察得到的,别处听来的,或是自己思考来的等等,都能融会贯通。第三是自知之明,就是要知道自己,明就是知。第四个就是明辨是非,就是对一些事物要怎样正确地理解它,怎样正确地分析它
第三课: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人
1.谁在控制我们的人生
晋代文人的自在;
王羲之随性得到的爱情,东床快婿以此由来。
人类是一种自我折磨的动物,别让世俗的眼光控制你的人生!
懂得为什么而活?
2.抱怨别人不如成就自我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的不抱怨,一心学习。
3.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
楚昭王在吴军的逼迫下辗转各国求庇护时,正是屠羊说的细心照料,让楚昭王在归国后,不止一次的请其出山做官,然而屠羊说的不忘初心,明白自己的价值,保持了一个淡定智慧的心。
青蛙与龙王的故事,青蛙在快乐时歌唱,在生气时发泄一通后,这些负面情绪就烟消云散了。龙王在高兴时下雨,在生气时的电闪雷鸣。
郭美美为了成名,与深圳红十字会的纠葛。
需要定位准确,不要做超出界限之外的事情。
第四课:平衡:人生就如走钢丝
1.刚柔并济,进退有度
做人最理想的性格应该是既懂进,又知退;既能温和,又能刚强。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大军事家之一的吴起,
年少时无知,败光家业;之后跟随曾参(曾子)学习知识,因为母亲去世而未回家探视,故被告知退学。转而去习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作为一个将领,吴起懂得刚柔并济。
勾践的忍辱负重,最终复国成功。
韩信的胯下之辱,提出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修即为柔,暗度即为刚。
2.做事宜方,做人宜圆
“圆”指的是圆通,是一种宽厚、通融,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晚清的曾国藩就达到了方与圆之间的平衡。
宋代宰相韩琪也是一个大行家。以圆制方,以静制动。
3.福祸相依,顺其自然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
宋哲宗的孟皇后,一生被人陷害,但却能化险为夷,最终善终。
安而有危,哀乐相生,福祸相依是一种客观规律。
第五课:中庸:不偏不倚中道行
1.以平常心看不平常事
网友评论